1 / 3
文档名称:

识字与写字教学评价概述.pdf

格式:pdf   大小:19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识字与写字教学评价概述.pdf

上传人:cengwaifai1314 2022/6/18 文件大小:1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识字与写字教学评价概述.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识字与写字教学评价概述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效的识字与写字教学
评价对于改进识字、写字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乃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都有重要的意义。
》提出的各学段目标,是每名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而不是他们可以达到的最高要求。因此,我们所说的“严格掌握阶段目标”,并不是要教师死
守目标要求,不敢越雷池半步。我们所倡导的是,教师在严格把握阶段目标的同时,激励学
有余力的学生达到更高的识字与写字目标。
三、适当降低对汉语拼音的评价要求
过去有一段时间,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汉语拼音具有帮助识字、阅读、学****普
通话三项功能①。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语文课程标准》不再把“帮助阅读”作为汉语
拼音的功能之一。其一,用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学生必须能够直呼音节。一般来说,这一要
求对于学生尤其是方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有很大的难度,教学起来费时多,效率不高,
师生负担重;其二,通过多年的教改实验,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识字量增长速度慢的
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对阅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由于识字量的
增加,学生不借助汉语拼音就可以进行阅读。这样,降低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就具备了现实
条件,我们可以把汉语拼音的功能只定位在帮助识字和学****普通话两项上,以便在不影响学
生阅读的前提下,减轻师生双方的负担,提高教学的效率。其实,这也是间接地、基础性地
帮助阅读。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学****目标提出了如下要求:“能读准声母、
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这样就适
当降低了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教师在汉语拼音的教学评价中,如何根据这一学****目标的变化适当地作出调整呢?我们
认为,对声母、韵母、音节等的评价要求,应只在于能读准并能正确抄写,而不在于默写;
对认读音节的能力只要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而不是直呼音节。此外,随着评价观念的更新,
应当使评价由以往对繁琐的汉语拼音知识的考查转向对学生正确拼读音节能力的考查。评价
要求的降低以及评价重点向能力考查的转移,有助于改变拼音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时间过长,
学生感到单调、枯燥的状况。
四、识字教学评价中注意区分“认识”与“学会”两种识字要求
识字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识了多少字,即识字的数量;二是识字的质量,以往对
识字质量要求做到“四会”———会读、会讲、会写、会用。会读,指能读准字音;会讲,指
能了解和解释字义;会写,指能认清字形,正确书写;会用,指能在实际语言环境中应用汉
字,如说话、造句等。识字教学实践证明,要求学生对每个字做到“四会”给教学带来了一些
负面的影响。它使学生负担过重,部分学生识字速度过慢,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识字
量,而识字量少又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阅读;“识”与“写”可能相互制约,导致学生认不快又写
不好等等。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将识字要求分为“认识”与“学会”两种,以多识字、少写
字(主要指低年级),“识写分开”为制订识字教学目标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符合
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有利于他们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