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8
文档名称:

中药药理学汇总.ppt

格式:ppt   大小:2,018KB   页数:15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药药理学汇总.ppt

上传人:2623466021 2022/6/18 文件大小:1.9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药药理学汇总.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陈林中药药理学汇总
总 论
第二章中药药性
第一章 绪论
第三章中药配伍
第四章中药药效学
第五章中药药动学
第六章中药毒理学
2021/1/12
2
1、掌握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2、熟悉低
临床:
血清T3、T4 ↓
血清T3、T4 ↓ ↓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寒凉药、温热药
“甲亢〞阴虚或“甲低〞阳虚动物模型
动物实验:
2021/1/12
15
寒证、阳虚
红细胞膜钠泵活性↓
ATP↓
临床:
温热药
改善
动物实验:
寒凉药
温热药
红细胞膜钠泵活性↑
红细胞膜钠泵活性↓
寒凉药降低根底代谢率
温热药进步根底代谢率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红细胞膜钠泵活性
2021/1/12
16
细菌·病毒 急性感染:发热、疼痛

热证
寒凉药 清热药:金银花
辛凉解表药:柴胡
寒凉性的清热解毒药对动物实验性肿瘤有抑制作用:喜树
5. 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2021/1/12
17
第二节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五味
药物的五类根本作用
辛 酸 甘 苦 咸
味道和功能的概括与总结
2021/1/12
18
辛味药
化学成份: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其次为苷类、
生物碱。
药理作用:发汗、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
解痉、镇痛
分布: 芳香化湿药、开窍药、温里药、解表药、
祛风湿药、理气药
成效: 能行能散,健胃、化湿、开窍、行气
归经: 肝、脾、肺
2021/1/12
19
化学成份: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单涩味
药主要含鞣质;酸涩药含有大量的鞣质。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或使组织蛋白沉淀凝固,在
创面形成保护膜,起收敛、止泻、止血
归经: 肝、脾、肺
酸味药
2021/1/12
20
甘味药
化学成份: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 药理作用:补养机体,能进步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才能。
分布: 消食药、补益药、养心安神药、利水药
成效: 补五脏之气血阴阳缺乏
归经: 肝、脾、肺
2021/1/12
21
化学成份:生物碱、苷类。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解热、利胆、 泻下、
止血。
分布: 清热燥湿药、攻下药
归经: 肝
苦味药
2021/1/12
22
化学成份:碘、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多为矿物、动物类药材〕
药理作用: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泻下、补益
分布:化痰药、温肾壮阳药
归经:肝、肾
咸味药
2021/1/12
23
第三节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研究现状
药物的性能在人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和趋势。
升浮:向上向外。
沉降:向下向内。
现代研究资料有限
实验:补中益气汤〔柴胡、升麻〕--- 子宫平滑肌
补中益气汤
治疗子宫脱垂
2021/1/12
24
第四节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
药物作用选择性地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
归:药物作用的归属,部位;经:经络及其所属脏腑。
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药动学
2021/1/12
25
归经与药理作用的关系
抗惊厥 --- 入肝经--- 肝主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天麻
泻 下 --- 入大肠经--- 大肠为传导之腑:大黄
止 血 --- 入肝经--- 肝藏血:大蓟
止咳、祛痰、平喘 --- 入肺经 --- 肺主呼吸、肺为贮痰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