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楼,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楼,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黄鹤楼——来历
黄鹤楼
【唐】 崔颢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 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七言律诗
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作者简介
黄鹤楼图片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武汉),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诗下面题了行字: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指传说的骑鹤仙人。
:已经。
:乘坐。
:离去。指离黄鹤楼而去。
:这个地方。即黄鹤楼所在的黄鹤矶。
:副词,只,仅。
:剩下。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副词。一旦,一经。
:千年。
:这里形容白云浮荡的样子。
黄鹤飞去后就不再回还,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飘拂。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平川。这里指汉水平原。
历历:分明的样子。
汉阳:武汉三镇之一。因在汉水北岸,故名。
树:树木。
芳草:香草。
萋萋:春草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
晴天从黄鹤楼仰望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茂盛。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将要落山。
:故乡。
:意思是在何处。
:江上的烟雾波涛。
天色渐暗,放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乡?
江上的烟波迷茫,使人生出无限的哀愁。
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黄鹤楼是著名古迹,且有费祎在此登仙的传说,因此登上黄鹤楼就不能不令人首先想起这一美丽而凄伤的神话。昔人即指费祎。昔人已乘黄鹤登仙而去,而且是一去不复返了,这里只留下了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以及那楼的上空终日飘浮无所依归的白云,
何等凄冷!昔人登仙,固是幸事,然今日
之凄凉,则不能不令人感伤不已。前四句
两用“去”字,意在借那已逝的往昔,以衬
托自身之孤独凄凉,四句一气呵成,纯用
古调,既写出甫一登楼自然而生的感受,
又借传说为诗境涂上神奇的色调。
诗人在前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五、六句描写登楼所见实景,意思是: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所以景物历历在目,鹦鹉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之中,因此这两句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
本诗的5、6句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变化,这两句诗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诗人在诗的末尾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在最后两句写到日暮时分,江上烟波浩渺,暮霭苍茫,视线阻隔,家乡不见,更增旅人思乡
情怀,诗境亦被推至极度苍莽空阔,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怀。
诗人描写了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思。
主 旨
【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