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文档名称: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pptx

格式:pptx   大小:1,004KB   页数:4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pptx

上传人:12345 2022/6/18 文件大小:10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目信息
考点考向
年份/卷别
选文
类型
理解句子
筛选整合
归纳概括
论证分析
观点态度
2018·全国卷Ⅰ
《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史学论文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目信息
考点考向
年份/卷别
选文
类型
理解句子
筛选整合
归纳概括
论证分析
观点态度
2018·全国卷Ⅰ
《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史学论文



2018·全国卷Ⅱ
《“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
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社科文



2018·全国卷Ⅲ
《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
命运共同体》
社科文



2017·全国卷Ⅰ
《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
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政论



2017·全国卷Ⅱ
《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史学论文



2017·全国卷Ⅲ
《留住乡愁》
时评



2016·全国卷Ⅰ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史学论文



2016·全国卷Ⅱ
《塞壬的歌声》
文艺论文



2016·全国卷Ⅲ
《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文艺论文
√√

选项
选项对应
原文信息
比对分析
A
见原文第①段画波浪线文字
参照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只是变换了一下说法,注意原句中的“不限于”“绵延于此后”“至今”,因此A选项排除掉。
B
见原文第②段画波浪线文字
对应第二段第四、五句话,选项中的“实证性研究”是照抄,选项中的“整理”对应原句中的“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选项中的“发掘”对应原句中的“总结其中……”,因此B选项排除掉。
C
见原文第③段画波浪线文字
对应第三段中的内容,选项中的“接续”对应原句中的“延续”一词,选项中“在新条件下”指原文中的“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对应第三段第六句中的“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与原文意思相符,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
D
见原文第④段画波浪线文字
除第四段画线句子外,还要注意第三段“中西之学的交融”和最后一句话“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说明“新子学”并没有脱离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而是通过中西交融,获得新的内涵与形态。因此D项错误。
三要素
概念
说明
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第一,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第二,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①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②有的在结
尾;③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④有的标题就是论点。
第三,一篇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论据
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据的展开要围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
型、新颖、有说理性。
类别
释义
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具体结构
总分结构
先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再分说(列出几个论点,或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总说(总结)
层进结构
论证上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并列结构
几个分论点并列,或几个方面的论证并列
对照结构
一正一反,正反对比;驳立结构,先驳论(列出错误论点并否定),后立论
第一步:
读时两思考
写了什么(论点),怎样写的(论证结构、思路,论证方式,论据类型等)。因此读文时务必要带着这2个问题思考:全文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每段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
第二步:
剖析选项
明白每个选项特点:一是清楚每个选项是考查什么,二是清楚选项的关键点(敏感点)是什么。
第三步:
代入比对
逐项代入原文细比对,寻找答题依据。
写了什么
怎样写的
解题指向
第①段
主要讲诸子之学的兴起与发展。
总写诸子之学的兴起与发展的概况。
有利于判断A项的正误
第②段
主要讲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本段在论述时采用总分论述,先提出诸子之学的内在的两个品格,然后先从第一个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