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
定义及概况
1
骨盆骨折的解剖与分型
2
紧急伤情评估与处理
3
主动脉球囊或钳夹阻断
9
损伤控制性复苏
4
剖腹探查术
7
骨盆固定
5
血管造影/栓塞
8
腹膜外填塞
6
B型损伤。
B2:
骨盆侧方挤压损伤
或髋骨内旋损伤,
内旋不稳定,
侧方挤压伤;
关书样损伤。
B1
外旋损伤,翻书样损伤。
B3
双侧B型损伤。
B2
骨盆侧方挤压损伤
或髋骨内旋损伤,
内旋不稳定,
侧方挤压伤;
关书样损伤。
B1
外旋损伤,翻书样损伤。
第十三页,共五十五页。
C型
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环损伤。后侧骶髂部稳定结构完全损伤,骶棘和骶结节韧带完全撕裂,前侧产生耻骨联合分离,或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或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骨盆产生旋转和垂直方向不稳定,一侧骨盆可向上移位。
C3
双侧伤
临床上骨盆环破裂
合并髋臼骨折称为C3型骨折
双侧B型损伤。
C2
骨盆双侧不稳定
多为侧方挤压性损伤
受力侧髂骨后部骨折及耻骨支骨折
骶髂关节脱位
一侧旋转不稳
一侧旋转和垂直不稳。
C1
单侧伤。
第十四页,共五十五页。
C型
C1
C2
C3
第十五页,共五十五页。
C型
第十六页,共五十五页。
Young-Burgess分型
侧方挤压( lateral compression,LC)
前后挤压(anterior-posterior compression,APC)
垂直剪切(vertical stress,VS)
混合性损伤(combined mechanism,CM)
第十七页,共五十五页。
骨盆骨折的并发症
处理骨盆骨折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
尿道或膀胱损伤
神经损伤
直肠损伤
腹腔内脏器损伤
腹膜后血肿
DVT形成
第十八页,共五十五页。
腹膜后血肿
骨盆各骨主要为松质骨,盆壁肌肉多,邻近又有许多动脉丛和静脉丛,因此骨折后可引起广泛出血。巨大腹膜后血肿可蔓延到肾区、膈下或肠系膜。病人常有休克,并可有腹痛、腹胀、肠鸣减弱及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的症状。
第十九页,共五十五页。
腹膜后血肿
为了与腹腔内出血鉴别,可进行腹腔诊断性穿刺,但穿刺不宜过深,以免进入腹膜后血肿内,误认为是腹腔内出血。
第二十页,共五十五页。
尿道或膀胱损伤
尿道损伤远较膀胱损伤为多见。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道口溢血现象。双侧耻骨支骨折及耻骨联合分离时,尿道膜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五页。
神经损伤
多在骶骨骨折(骶骨Ⅱ区Ⅲ区)时发生,组成腰骶神经干的骶1及骶2最易受损伤(与坐骨神经的差别)。
预后与神经损伤程度有关。
我
的
脚
怎
么
啦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五页。
直肠损伤
除非骨盆骨折伴有阴部开放性损伤时,直肠损伤并不是常见的合并症。感染多为厌氧菌感染。
感染严重,需要特别注意。
发生在腹膜反折以下
可发生直肠周围感染,常为厌氧菌感染。
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发生在腹膜反折以上
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五页。
腹腔内脏器损伤
分为实质性脏器损伤以及空腔脏器损伤
骨盆骨折合并腹腔脏器损伤的几率为16%~55%。
实质性脏器损伤
空腔脏器损伤
VS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五页。
DVT形成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五页。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
定义及概况
1
骨盆骨折的解剖、分型及并发症
2
紧急伤情评估与处理
3
主动脉球囊或钳夹阻断
9
损伤控制性复苏
4
剖腹探查术
7
骨盆固定
5
血管造影/栓塞
8
腹膜外填塞
6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五页。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 伤情评估与处理
快速评估并优先处理危及生命问题
,呼吸及循环支持
。
-分离试验。
。
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五页。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 伤情评估与处理
急诊创伤复苏单元应配置床旁X线和超声。
针对创伤的超声快速评估(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FAST)
明确腹腔、胸腔和心包腔有无大量积液。如有紧急剖腹/剖胸手术指征,应立即送往手术室。
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五页。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 伤情评估与处理
诊断性腹膜腔穿刺(diagnostic peritoneal aspiration,DPA)
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