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品文档
2019年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心脏骤停一、
心脏骤停的定义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惋惜样呼吸,如不能获得实时中指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
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2、双下颌上提法(颈椎损害时):
.
精品文档
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
紧下颌角,同时使劲向上托起下颌。
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
分开,用脸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此方法难以掌握,且经常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还可能致使脊损害,因而不建议非医务人员采用。
当双下颌上提法不能保证气道通畅时仍应使用仰头抬颌法。
(三)人工呼吸1、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1)开放气道(2)用按于前额的手的食指和拇指捏紧
患者鼻孔。
3)正常吸气后紧贴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
4)迟缓向患者口内吹气(1秒以上),足够的潮气量以使得患胸廓抬起。
5)每一次吹气完成后,应与患者口部脱离,仰头看患者胸部。
(6)吹气时暂停按压,吹气频次10-12次/分,按压-通
气比率为30:
2。
、口对鼻人工呼吸在某些患者口对鼻人工呼吸更有效。
如患者口不能张开(牙关关闭)、口严重损害,或抢救
者不能将患者的口部完全牢牢地包住。
3、球囊面罩(1)体位:
.
精品文档
患者头后仰体位,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2)手法:
E-C手法固定面罩。
(3)①E:
左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
②C:
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固定面罩,保
持面罩不漏气。
③用右手挤压气囊。
通气量:
潮气量约需500-600ml,即1L气囊的1/2,2L气囊的1/3,充气时间超过1s,使胸廓扩充。
从头评论:1、单人CPR:
个按压/通气周期(约)后,再次检查和评论,如仍无循环体征,持续进行CPR。
、双人CPR:
一人行胸部按压,另一人行人工通气,同时监测颈动脉搏动,
评论按压效果。
每2min改换按压职责,防止因劳苦降低按压效果。高质量心肺复苏要点:
1、按压频次起码100次/分2、按压深度起码5㎝或胸廓前
.
精品文档
后径的1/33、每次按压后保证胸廓充分回弹4、胸外按压时尽可能减少中止:
每次改换按压者应在5s内达成,在实施保持气道通畅举措或
除颤时中止时间应不超过10s。
5、防止过分通气、三、早期除颤/复律(一)电除颤发
现患者心脏骤停时,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是可除颤心律,应尽早电除颤。
要求院内早期除颤在3分钟内达成,院前早期除颤在5分钟内达成,并且在等待除颤器就绪时应进行心肺复苏。
除颤必须提早进行的原因:
1、80%-90%成人突然非创伤性心跳骤停的最初心律为室颤;2、除颤是对室颤最有效的治疗3、除颤成功机率随
时间的推移快速下降,每过1min约下7%-10%;4、室颤常在数分钟内转变为心脏停搏,则复苏成功的希望很小。
因此,在赐予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早期除颤是提高心脏骤停存活率的重点。
除颤器的应用1、体位:
患者平卧于病床上,将胸前衣物解开并移走其他异物,特别是金属类的物品,如项链、纽扣等。
、电极板的准备:
电极板上平均涂上导电糊,或包裹4-5层纱布后在盐水中浸
湿。
.
精品文档
、电极板的地点:
一个电极板位于右锁骨内侧正下方,另一电极板放在左乳头的左下方(心尖部),两个电极的离起码在10cm以上。
、能量选择:
双向波150-200J,单向波介绍高能量除颤360J。
、详细步骤:
1)翻开除颤器并选择除颤能量。
2)开始充电,充电结束后将电极压于胸壁上,尽量使胸壁与电极板紧密接触,以减少肺容积和电阻。
3)双手同时按压放电开关。
注:
不建议连续除颤,第1次除颤后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