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题西林壁古诗拼音.docx

格式:docx   大小:1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题西林壁古诗拼音.docx

上传人:shugezhang1 2022/6/18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题西林壁古诗拼音.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题西林壁古诗拼音
题西林壁
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乂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 .
题西林壁古诗拼音
题西林壁
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乂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一起学****一下题西林壁古诗
带拼音版,题西林壁古诗的诗意是什么,题西林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吧!
题西林壁古诗拼音
t1xilinbi
题西林壁
sushi
苏轼
hengkanchenglingcechengfeng,yuanjingaodigebutong。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ushilushanzhenmianmH,zhiyuanshenzaicishanzhong。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赏析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
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乂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乂不相同。
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7工,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十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名家点评
毛谷风:此诗反映“当局者迷,旁观者活”的哲理。(《宋人七绝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徐中玉:此诗说明“局中人常常看不活事物的全貌和真相,就是由于受到认识条件限制的缘故。”(《苏东坡文集导读》,巴蜀书社,1987年版)
郑孟彤:此诗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活’的意思。”(《中国诗歌
发展史略》,黑龙7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游国恩等:此诗的“理”是“局外人有时会比局中人更容易看到事物的真相。(《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注释
(1)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7工西庐山。
(2)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
(3) 各不同:不相同。
识:认识;活楚。(注:这里不是看活楚,没有看的意思,只有活楚的意思。)
(4)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⑹缘:同“原”,因为;由「
(7)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