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概述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884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概述课件.ppt

上传人:电离辐射 2022/6/19 文件大小:1.8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概述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概述课件
安全生产法立法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依法规范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有利于加强各级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和依法职责:
1、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
术规程、标准;
2、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
4、组织对设施、设备进行定期安全检测检验;
5、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
6、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7、及时报告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情况;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五)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工作要求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贯彻生产经营单位方针、目标,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
培训的主要内容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
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
生等知识;
(3)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
处理方法;
(4)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
和要求;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六)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要求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就是在生产经营单位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的工作,接触的危险因素较大,而且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伤害也很大。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2、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他疾病和生理缺陷;
3、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具备高中或者相当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4、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
5、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规定: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
特种作业目录:1、电工作业;2、焊接与热切割作业;3、高处作业;4、制冷与空调作业;5、煤矿安全作业;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7、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8、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9、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10、***安全作业;11、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所配备的防护装备,可分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一般劳动防护用品指普遍应用于各行业、各岗位劳动者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工作帽、工作手套等。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指对特种作业、危险作业等特殊环境下作业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在噪音、强光条件下工作的工人佩戴的护耳器和保护视力的器具等。
例:对于高空作业人员,应当配备安全带;电气操作人员,应该配备绝缘靴、绝缘手套等。
(八)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管理保障
安全警示标志的管理
设备的安全管理
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安全出口的管理
爆破吊装作业的安全管理
交叉作业的安全管理
租赁承包的安全管理
现场安全检查
安全警示标志,一般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
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二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
操作规程,服从安全生产管理;
2、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3、及时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和事故隐患;
4、参加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援;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四、安全生产的监督与管理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