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找回中医思想的魂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616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找回中医思想的魂课件.ppt

上传人:2623466021 2022/6/19 文件大小:6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找回中医思想的魂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找回中医思想的魂课件
编者按:中医教材中摈弃了五运六气,许多中医的道理和原那么都讲不清楚了。如今中医界应该对近代以来以教材为代表的被异化和失真的现代中医理论体系作出反思并进展溯源归真了。中医要开展,教育是根底;教育要开展,教材是根出来的“五藏〞,首先代表的是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在人体产生的五行之气,“藏象〞讲的是天地自然五行之象在人体的表现。近贤恽铁樵讲“四时之五藏〞,见解精辟。教科书将基于时间的藏象学说代之以基于空间解剖实体的脏腑器官(笼统讲“功能单位〞仍从脏腑器官着眼),定格为“中国古代的解剖生理学〞,把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作为中医开展到清代时对脏腑认识的时代程度,那么较之西医的解剖生理学知识,当然只有落后和改造的份了。
2021/1/12
13
五运六气是古人研究自然界周期性节律变化而总结出来的规律,是阴阳五行思想在更高层次的结晶。五运六气思想起源很古,对中医学根本理论形式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五藏六府〞的形式即来源于五运六气。已故中医学家方药中先生讲:“五运六气是中医根本理论的根底和渊源〞,极有见地。?黄帝内经?中曾运用五运六气讨论了疫病发生的规律,我们的科研课题显示运气理论用于疫病预测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但疫病预测仅是运气学说临床应用之一端,不能说五运六气就是疫病预测,中医学的许多重要原那么都是在运气“七篇大论〞中总结出来的。
2021/1/12
14
近代有些学者不去认真研究五运六气的精神本质,却把社会上一些简单利用五运六气常位推算方法,仅凭天干地支的机械推算就去搞疾病预测的现象认作是五运六气的代表加以评判,从而粗暴地否认了五运六气。经络的三阴三阳命名、阴阳十一脉的构建、寸口六部脉象的划分等,同样与五运六气有亲密关系,隐含着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六气节律在人体经络、脉象上的同步反映。教材对经络和脉象,只讲其然而不讲其所以然,学生如坠云里雾中,临床不知该如何应用。
2021/1/12
15
德国著名汉学家满晰博讲,他到中国来访问时,“甚至还遇到过连脉搏位置都找不准的中医实****生〞,这在当今中医院校的毕业生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临床上诊脉成了做做样子的摆设。金代易水学派的创始人张元素讲他创立新说是因为“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先贤王肯堂、陆九芝,近贤章巨膺等都认为中医各家学说的产生与五运六气有直接关系。从运气学说入手,可澄清中医学术中大量历史悬案。教材不讲五运六气,把不同时期、不同运气条件下产生的各家学说放在同一空间中去评判他们之间的长短优劣,例如用明清时期的温病学说去与张仲景的?伤寒论?比较治疗疫病的优劣,用朱丹溪批评元代医家的?局方发挥?去批评北宋医家等,好比“关公战秦琼〞。
2021/1/12
16
中医教材中摈弃了五运六气,许多中医的道理和原那么都讲不清楚了。已故中医学家邹云翔先生说:“不讲五运六气学说,就是不理解祖国医学〞,语重心长,切中肯綮。
2021/1/12
17
热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大闸蟹、生蒜、辣椒、龙眼、大枣等
寒性食物:如鸭肉、蜂蜜、绿豆、 西瓜、苦瓜、梨等
2021/1/12
18
降血压、降血脂的食物
限盐!限油腻!控制体重!
2021/1/12
19
顾植山:找回中医思想的魂(二)
中医科
2021/1/12
20
滋阴明目妙茶:
麦冬15g,杭白菊9g,枸杞子12g,煎茶代水饮
适用于经常熬夜、畅游网络、用功读书者杞菊地黄丸
2021/1/12
21
“谨守病机〞误读为“辨证论治〞
教材宣扬中医看病的主要特色是“辨证论治〞,但辨证论治是中医较低层面上的特色,?黄帝内经?并不突出辨证论治,反复强调的是“谨守病机〞、“无失病机〞。辨证时把某一时间点上采集到的病症集合在一起,分析它们的寒热虚实等属性,是空间的、静态的思维方式;抓病机那么要求从动态的、时间的、互相关系的、综合角度看问题。
2021/1/12
22
“证〞是象,证象不明显时会“无证可辨〞;而抓病机每能“握机于病象之先〞,抓的是先机。辨证论治引导学生“有是证用是方〞,容易被理解为对症疗法;抓病机那么要抓产生证的关键因素,深层次的因素往往是不显于表的“隐机〞、“玄机〞。分析病机时还要把握“时机〞,“七损八益〞是从动态的角度教人抓时机的重要原那么。
2021/1/12
23
由于传统中医看病时并不局限在辨证候,于是也有些教材在讲辨证论治时说辨证的“证〞包括了病因、病机。但在文字学上,“证(證)〞和“症〞是古今字的关系,古人讲的证就是病症,?伤寒论?“辨××病脉证并治〞将病、脉、证并列;“审证求因〞的提法说明“辨证〞和“求因〞是不同层面的两个步骤,朱丹溪的?脉因证治?将“因〞和“证〞并列,也说明辨证和辨因不是一回事。“名以定事,事以检名。〞古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