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永不消失的化药及抗生素 —暨化药、抗生素如何科学对待
山农高科兽药研究所 王金纪
20不小。
10
4、美国是批准兽用促生长品种最多和最早的国家,不仅只是抗生素,还包括ß-兴奋剂和激素(这在我国是严禁使用的红线原料)。
以上是国外抗生素及化药的使用情况,那么国内呢?
1、生产企业:国内1900多家兽药企业,其中1700多家企业生产抗生素和花药制剂,以及中药散剂,由于规模化养殖的发展,中药散剂拌料由于工作量较大、且不易混匀等原因,在肉鸡肉鸭方面的使用逐渐减少,但抗生素及化药的使用量较为稳定,前提是只要效果好。
11
2012年速生鸡事件中无良记者的误导宣传和行业中个别单位的不自律,把兽药企业推向了风头浪尖,农业部的公告和规定频繁出现:
禁止使用名单(红线法规)
处方及非处方、、、、
休药期、、、、
单方药、、、、
12
这一切的背后显示一个问题:合理使用兽用抗生素及化药,并非所有都砍掉,禁药坚决不用,常用药执行休药期,控制药物残留,但是很多人多年自由散漫习惯啦,接受不了这种约束和规范,没有看到这些背后更大空间和商机,兽药规范了对于专业从事兽药研究、生产的人员和企业是一种极大的福音,净化后的兽药市场更有生命力,从专业的角度,用专业的思维去操作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行业,才会有如鱼得水、能够驾驭的成就感。
13
试问:你对抗生素和化药是如何理解的?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换个角度看待兽用抗生素及化药,或许有其精彩的一面
以上提示经销商和养殖场的用药方向:
化验及抗生素(西药)不会消失,但一定把控休药期,远离禁药;药敏定位。
那么兽药企业未来的研发思路在哪里?
重点在哪?
14
二、未来兽药研究开发的思路
企业如何创新,如何进行产品研究及开发?如何真正走上适合企业自身的“研发促进销售,销售带动研发”的良性循环之路。针对目前国内兽药行业现状、企业现状、产品现状及新兽药开发现状,对兽药的研究及开发给出以下几个想法。
(一)企业应梳理现有产品和技术,整理好“行囊”是关键,所谓轻装上路走的快
15
新形势下精品战略将是 企业站稳市场的不二法宝。实现产品聚焦,培养“明星产品”。企业只有在每个时期都具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才能使企业在无论多么残酷的市场环境中,都能立于不 败之地。所谓“聚焦”,就是企业要明确自己的“家底”,我们有什么别人没有的“精品”,哪些技术和产品是我们的“绝活”,此类产品及技术才是发展方向及重心。那些 做不好的,检测可能出问题的、临床效果不好的、市场无销量的应尽早淘汰。对自己现阶段的“精品”能否进行有效的二次开发,使自己一直保持“精”及“优”的市场地位,这个是当下兽药企业都必须考虑的事,只有这样,未来才有可能不被淘汰。所以梳理、挖掘自身的优势,是非常关键的,“长板”理论在当 下是很有效的。
16
(二)做好市场及行业定位,整理好自己的“地盘”,量力而为
新兽药的研究及 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轻视。伴随着国家各项兽药相关法规的完善和相关配套新药研究指导原则的细化,开发一个新兽药已经不是多年前那样简单的事情。企业必须对《兽药管理办法》和农业部第442号公告“兽药分类和注册资料要求”熟知。明确哪些药,哪一类药是适合企业现阶段研发的;哪一类只能是长期规划的。所谓有多少钱办多大事,小事办成,日积月累也能成大果。不应有“小企业”做“大企业战略”的思路,为了创新而创新,开发所谓的“高大上”项 目,结果数年下来,未见成果,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使企业失
17
去了研发的后劲。新兽药研发是一个风险投资,企业要根据自身在行业的位置,设计近期、中 期、长期的发展规划,分步实现自己的发展蓝图。目前针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多家联合开发三类新兽药(化药或者中药)是最切实际的。再就是在自己销售资源丰富的方向去进行现有疗效确切产品的二次开发,如剂型的改进,缓释,控释等以适合当前集约化的养殖需求。定好位置,量力而为,步步稳算,未来肯定有一席之地。
(三)新兽药的研究及开发应遵循其自身规律,不可急于求成,调研立项是关键
18
在新兽药研发的各环节中,立项是重中之重。只有选好方向,未来才能光明,不然可能会“背道而驰”,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越多越起不到好的作用, 正所谓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随着国家对兽用药物残留的重视,一些效果好,但是残留严重的化学药品将面临取缔。那么什么是它的替代品呢?这个就需要进行前期细致的市场调研。是化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