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9
文档名称:

电气安规.doc

格式:doc   大小:1,264KB   页数:8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气安规.doc

上传人:szh187166 2017/5/15 文件大小:1.2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气安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气部分) (试行) 1 总则 为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各类工作人员作业行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防范安全事故,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准则、规范,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程。 安全生产, 人人有责, 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在试验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同时,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经本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发现有违反本规程的情况,应立即制止,经纠正后方可恢复作业。各类作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在发现直接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紧急情况时, 有权停止作业, 或者在采取紧急措施后撤离作业现场,并立即报告。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系统电力热力生产的运行、维护、检修、试验、安装(技改)和调试等工作,其他单位和相关人员参照执行。 各单位可根据现场情况制定补充条文或实施细则。经本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 总工程师) 批准后执行。但补充条文不得与本规程条文相抵触。 2 一般安全措施 工作人员 具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正确态度。 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至少每两年一次。凡患有妨碍工作病症的人员,经医疗机构鉴定和有关部门批准,应调换其他工作。 新录用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体格检查,符合电力生产人员健康要求。 从事有职业病危害岗位人员的健康检查,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所有参加电力生产的工作人员应按其岗位和工作性质,掌握本规程的全部或有关部分,熟悉《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气部分) (实行) 》相关内容。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不准上岗。生产人员调换岗位、因故间断工作连续三个月者, 必须学****本规程的有关部分, 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开始工作。 所有新入厂(公司)的人员(含实****代培人员)必须经厂(公司) 、车间(部门)和班组(岗位) 三级相应内容的安全教育培训,告知作业现场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并按本规程和其他相关安全规程的要求,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参加指定的工作。 外来承揽各类工程施工单位的全体人员和临时参加现场工作的人员进入现场前,应经体格检查合格; 经相关安全知识和本规程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参加制定的工作。对于生产参加技术指导、安装调试、试验等人员,各单位应按有关安全管理要求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以书面形式进行安全告知,在确认其已掌握全部内容后,方可进入现场。上述各类人员开始工作前,必须向其介绍现场危险点、安全措施和注意措施。 外来参观、采访、学****等人员进入生产现场前, 各单位应告知现场安全注意事项, 并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现场。 工作人员均应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如学会紧急救护法( 见附录 1), 掌握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会使用现场消防器材,并熟悉有关烧伤、烫伤、外伤、电伤、气体中毒、溺水等急救常识。 工作人员应熟悉本岗位所需的安全生产应急知识及技能, 了解作业场所危险源分布情况和可能造***身伤亡的危险因素,熟悉相关应急预案内容,掌握逃生、自救、互救方法。 使用可燃物( 乙炔、氢气、油类、天然气、煤气等)时, 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其特性及防火防爆规则。使用有毒危险品(钴、铯、镅等)的工作时,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放射防护及应急处理常识。 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不应有可能被砖动的设备绞住的部分, 工作时必须穿着工作服, 衣服和袖口必须扣好, 禁止戴围巾;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现场禁止穿用尼龙、化纤或棉、化纤混纺的衣料制作的衣服, 以防遇火燃烧加重烧伤程度;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现场禁止穿裙子、短裤、拖鞋、凉鞋、高跟鞋、辫子、长发必须盘在工作帽内。 进入生产现场( 办公室、控制室、值班室和检修班组室除外), 必须正确佩戴合格的安全帽, 安全帽带必须系好。 工作人员进入噪声超标的作业区域,应正确佩戴耳罩、耳塞等防护用品。 从事高温、低温环境下作业人员的防护应符合下列一般规定。 接触高温物体的工作室,作业人员应带手套、穿专用防护服和防护鞋。 在高温环境工作时,应合理增加作业人员的工间休息时间,工作人员应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 现场应配备防暑降温物品。 从事涂漆作业时,应保持现场通风良好,采取防止中毒和防火防爆措施。 劳动防护用品应按照规范进行配备,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火灾、地震、台风、洪水、江、海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