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教科研简报.docx

格式:docx   大小:113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科研简报.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15 2022/6/19 文件大小:1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科研简报.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1
-fr

m
••
§
m
目录
■刊首寄语
>要正确认识教育科研的力量3

课改广角
>要处理好课改中的若干关系5
■教研文苑
>在互动教研中促进教师发展
>很重大,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更高。不能把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作用对立起来。而学生的主体性在不同年龄和学****阶段表现是不一样的。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学生的自立能力还很有限,知识很有限,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很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和能力的提高,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逐步表现出来。主体性问题还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不是教育一家就能完全解决的。
关于学****模式课堂学****的模式包括接受模式和发现模式。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二者往往相辅相承、结伴而行。学****过程不可能全部由学生的发现来完成,因为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受性学****还是主要的。而一个人在一生中,即使学识很渊博,也不能排除接受性学****不能把接受性学****与注入式教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划等号。针对现行教育的弊端而强调研究性、探究性学****并不排除接受性学****的必要和重要。在一定意义上,研究性、探究性学****是一种理念、原则和学****方式,它应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现在把它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是为研究性、探究性学****的充分展开提供相对独立、有计划的学****机会。当前在强调研究性、探究性学****的同时,要着力改善接受性学****积极探索接受性学****的新形式。一堂课究竟采取何种学****方式,要因人、因时、因课制宜,不能一刀切。
关于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不能只强调培养发散思维,因为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发散思维与复合思维共同运作的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融合的产物,是人类左右大脑皮层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形成高水平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必须在明确任务及问题要求的前提下进行,也就是在复合思维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同时,
发散思维的结果并不都是有意义的,必须进行复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关于电脑与人脑我们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但不能取代教师的职能。师生交往中情感的交流以及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电脑无能为力的。如果只用电脑,就会带来文化生态危机。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不需要对一般的知识死记硬背了,但这不等于不要对记忆能力进行训练。有些定理、公式、名篇名句,还需要熟读背诵,以便感悟、掌握和应用。疱丁解牛式的语文教学把很多时间用于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并要求学生去背这些东西,而不引导学生去认真读课文,去感悟、领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是不对的,但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
端,该讲的也不讲,只是一味让学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生阅读和背诵。
关于赏识激励
关于对学生要赏识、激励、宽容,
课堂形式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
教师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否定必要的
“满堂灌”不对,“满堂问”、“满堂转”也不好。我们要求的是思维的活跃,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去思考问题、钻研问题,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不是追求表面、形式的活跃。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是正确的,但要区别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参与还是形式参与,是全员全程参与还是部分人局部的参与。搞满堂问,学生怎能有时间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学生穷于应付,又怎能充分发挥主体性?教师又怎能通过多问达到激思、激疑、激趣、激创的目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选择重点加以讲解或引导学生探究,而不能一味按学生的提问组织教学。合作学****要建立在自主学****的基础上。学生自己还没来得及好好学就要求他们讨论,这不是真正的合作,也批评和惩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夸要有度。一个孩子如果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将来走上社会后,怎能有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应该说是不完整的教育。当然,惩罚只是一种常规教育手段,要注意把握度和时机,注意实际效果,避免产生副作用。
另外,在进行中外教育比较时,应实事求是。比如就中、美的基础教育而言,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应该说各有长短,要互相学****取长补短。在教学改革中,应该让中国学生多创新,强调美国学生打好基础,这样互相弥补才是最恰当的。
强调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不是要否定过去的成绩,丢掉我们的优势。我们对传统教育应该扬弃,而不应该“粉碎”或“颠覆”。不能今天否定昨天,明天否定今天,不停地翻烙饼,那样会使我们的教育永远在废墟上重建,永远是零起点。
最近,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呼吁学点教育史,我认为很有必要。教育改革与创新不能割断历史。只有知道教育史上出现过哪些巨人,他们的贡献是什么,经验教训是什么,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除了学点教育史,还应提倡学点辩证法。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改革和创新中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