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日本CBD
东京CBD:
东京的都心(市中心)是指位于东京市区中央的千代田区、中央区、港区的中央商务地区,聚集了国会,国家各部,许多大使馆和主要大企业的总部。都心的建设始于20世纪30年代,二战中大部分被毁坏。
有历史及文化上的魅力。
公司设在这里,可以提高企业形象
和对顾客的信任度。
可以最先了解和感受到流行的趋势。
(四)交通与通信
有地铁交通方便。
开车上班交通方便
通信设施完善
集中商务办公区
集中商务办公区东侧接集中商业区,西侧接新宿中央公园。
由15栋商务办公楼组成,内部设有健身、餐饮、零售等设施,总建筑面积约200万m2,日间人口达30万人。
新宿CBD形象
在早期单一的零售商业功能基础上,商务办公、娱乐设施功能现已成为新宿最显著的特征。
新宿CBD形象:
-Ⅰ-Land大厦
-Opera City大厦
-时代广场
-Southern Tower大厦
-公园塔大厦
-东京新都厅
……
新宿CBD形象
东京新都厅
Ⅰ-Land大厦
新宿公园塔大厦
新宿CBD形象
建筑之间的步行立体系统
新宿鸟瞰
新宿CBD 的定位与规划
新宿在1958年在制定新宿CBD 计划时,就把新宿CBD 定位为引东京发展的具有高层次和多种功能的集聚地区。在长达20 多年的CBD基础建设过程中,从规划、土地的有效利用、交通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招商到对CBD 区域的管理等所有方面,东京都政府努力将新宿打造成与东京3200 万人口生活息息相关的,位于东京大都市圈核心位置的区域。新宿CBD 计划到现在的50多年间,以新宿车站为中心共建有9 条联结东京四面八方的地铁和轻轨列车线,发达的交通能从东京圈广域的地区吸引大量的客流。现在新宿车站平均每天的客流达到340 万人,巨大的客流不仅为上下班的乘客和购物者,而且还有大量的来自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地的观光游客,使新宿成为每天24小时运转的充满活力的区域。
新宿站东口是以流行时尚名品为主的繁华商业街和以娱乐性为主的歌舞伎街组成,平日游客达到30 万人,周末周日达到50 万人。
新宿西口是以银行、证券贸易、信息、传媒等大公司总部,写字楼、政府机关、高级饭店等业务集聚区为主。
新宿南口是以信息产业办公和购物中心混合的多功区域。新宿CBD 是这种细致的规划下,拥有不同性格和功能街区的集合体。
在这一点上,新宿与都心传统丸之内CBD 形成鲜明对照。丸之内在日本被称之为星期一至星期五街区,意思是该街区只是星期一至星期五白天办公,除此之外是死静的街区。
1)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地价的不断高涨和商业空间的大量需求,使土地所有者和开发商不得不向地下和
空中发展。最具划时代影响的地下空间开发,是1967年前后建成的贯穿新宿
车站东、西两侧商业区的“都会地下大步道”。
到90年代,新宿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已形成从西口甲州大道到东口歌舞伎町的、
总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地下商业街网络系统。
2)车站西口地区的立体开发
·占地面积2.46公顷的地面层广场,作为汽车和公共汽车的交通枢纽。
·在地上7米高度设有高架步道系统,把各主要商业设施及新宿车站在空中连为
一体,同时也为周边的商业设施提供了步道外廊(图5.24)。
·总面积为1.68公顷的地下一层中央广场,主要为各铁道、地铁车站以及公
共汽车、出租车等各种交通工具提供相互转乘的空间。
·地下二层为拥有430多个车位的停车场。
3)时代广场商业综合体和车站南口再开发
南口再开发的最大特点是,在上述设施之间的小田急线路的上部,设置了总面积
达11000多平方米的Southern Terrace 步道广场,并在北部与新宿车站,
东部与时代广场,NTT电信大厦,西部与Mainds 商业大厦等相连,在步道广
场上还设有7个零售商店和餐饮设施,形成了环境优雅的步行者天国。
时代广场综合体开发规划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步道、广场及回廊等的系列设置,使整个设施与周边道路、车站以及其他商业设施等有机联系为一整体,同时创造出了一个以公共空间为主体、市民容易接近、舒适宜人的商业环境。
如改造两侧店面,统一协调设计风格,以及通道艺术铺装、新型街灯设计、休息座椅和花坛等设置,一改过去简陋、杂乱的状况,面貌一新。
商务办公区整体规划要点如下:
1)整个区共划分为11个用地面积为1.2-1.9公顷的街区,建筑物的机
能设定为以商务办公楼、商场、旅馆为主,不得设置仓库、风俗业设施。
2)每个街区要求只建设一栋整体的建筑物,但经申请协商,最多可划分为两栋
整体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