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心理学案例报告范例.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理学案例报告范例.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7/5/15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理学案例报告范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理学案例报告范例:社交恐怖症案例分析报告字体大小: 大|中|小 2007-12-02 02:58 -阅读: 2656 -评论:0 摘要:杨晓(化名),女, 25 岁,与人交往时紧张,不敢直视别人,怕别人看出不自然表情, 不敢和别人交往,发作时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明知这种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和生活,精神痛苦 2 年。诊断为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神经症,社交恐怖症,运用森田疗法结合系统脱敏疗法进行心理咨询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一、一般资料 1 、一般情况: 杨晓,女性, 25 岁,未婚,中专文化,私人企业工作,来自农村,姐 2 人,父母健在, 家庭经济状态一般。 2 、个人成长史: 家住农村,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性格内向,怕见人,特别爱面子,争强好胜。父母对我要求极严甚至苛求。父亲动起怒来特可怕。记得有一次因放学回家晚了,父亲以为在外贪玩,我还未来得及解释,就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个耳光,瞬间脸上出现红红的手掌印,疼得像火烧似的,至今想起那件事还很害伯。父母很正统、很古板,对我的禁忌很多,不准我和男孩子交往。父亲认为女孩子在外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是不正经的,还容易上坏人的当。所以除了学校和家,我很少在外玩耍,, 见到男女生之间的往来很反感。” 3 、精神状态: 着装整洁, 貌龄相称, 谈话中总是低着头说话, 不敢正视人, 偶尔抬头看人, 便立即躲闪, 并表现出局促不安、紧张脸红。明知这种反应是不必要的,但不能克制并因此而感到痛苦,迫切希望治疗。 4 、身体状态自幼体健,未患过严重疾病,但上班后害怕与人交流,怕别人注视自己,与人讲话紧张, 伴心慌、脸红、气促,好像全身发抖;自己单独时候无任何反应。 5 、社会功能: 不敢与人交往,说话时紧张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上班时注意力不集中,以至影响工作和人际关系,回避社交场合,产生辞职的想法。二、主诉: 与人交往时紧张,不敢正视别人,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不自然的表情 2 年,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三、个人陈述: 毕业后进了一家文化传播媒体广告公司,负责电脑设计工作,与人沟通较少。近 2 年来不愿与人交往,说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 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单位男同事接触,觉得男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 “很内向、很古怪的人”。开会时常常因为紧张,对领导开会具体内容不清。更糟糕的是,现在在女同事、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由于这些毛病, 开始很少去社交场所,包括同学聚会、同事婚礼等,都要找借口推辞,很少与人接触。工作中负责电脑设计排版,最近效率明显降低,仍然不愿和同事交流。同事说她工作一般还那么清高,自己感觉很痛苦,曾力图克服这个问题,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主动来寻求帮助。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父母反映:杨晓从小个性内向,孤僻,不合群,对事敏感,家庭和睦,姐姐对她百依百顺,过度宠爱,使她更加娇嫩。她上小学三年级之前学****成绩名列前茅,周围亲戚及外人夸奖她,同学之间的仰视,使她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点,认为自己是完美的人, 比其他同龄人都强,应该得到夸奖和宠爱。有一次在班会上,因不慎讲错一句话,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回家后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持续好长时间。自此,学****成绩开始下滑。五、心理测验结果: (1 )做 SAS 量表(标准分为 75 分),说明焦虑症状明显; ( 2 )做 SDS 量表(标准分为 65 分),说明抑郁情绪明显; (3 )做 SCL-90 自评量表,结果显示: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焦虑 、恐怖 、其他 。由上可以看出,杨晓最显著的是恐怖因子分值高,其次是焦虑、抑郁、强迫因子分值较高。六、诊断 1 、诊断结果: 非精神性心理紊乱神经症社交恐怖症 2 、诊断依据: (1) 患者有自知力, 能主动求医和有强烈的求治愿望。根据郭念锋( 1986 ) 正常与异常心理学原则三项原则,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紊乱。(2 )与人交往时紧张,不敢正视别人,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不自然的表情,不敢和别人交往,发作时伴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曾力图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根据 ICD-10 有关社交恐怖的确诊标准, 完全符合焦虑, 主要发生在与人交往的特定社交情境,而独处是则不发生,并对恐怖情景的回避为核心症状。( 3 )病程两年,评 3 分;自己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评 2 分;妨碍了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 回避社交场合,评 2 分;根据许又新神经症诊断评分 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