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docx

格式:docx   大小:171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docx

上传人:dlmus2 2022/6/20 文件大小:1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之马矢奏春创作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第一章调查要点
1、不稳定斜坡
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水平、厚度、 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先应注意土层与岩层的接触面 构成的滑带形态特征及控制因素,其次应注意土体内部岩性不同界
面;
(6) 调查滑动体上或其邻近的建、构筑物(包括支挡和排水 构筑物)的裂缝,但应注意区分滑坡引起的裂缝与施工裂缝、填方 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自重与非自重黄土湿陷裂缝、膨胀土裂 缝、温度裂缝和冻胀裂缝的不同,防止误判;
(7) 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情况,泉水出露地址及流量,地表水 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湿地的分布和变迁情况等;
(8) 围绕判断是首次滑动的新生滑坡还是再次滑动的古 (老)滑坡进行调查.
表2古(老)滑坡的识别标识表记标帜
标 志
内 容
品级
类别
亚类
形态
宏观形 态

B

B

C
4•年夜平台地形(与外围纷歧致、非河流阶地、非构造平台或 风化不同平台)
C

C
微观形 态

C

C

C
、侧边呈现擦痕面、镜面(非构造成因)
A

C
地层
老地层 变动
(排除另外原因)
B
、松弛、破碎
C

A

B
新地层 变动
、变位岩体被新地层掩覆
C

B
、变位岩体上掩覆湖相地层
C

C
变形等
、古建筑变形
C
、强度低
B

C
、湿地
C

C
历史记载访问 A
资料 C
注:属A级标识表记标帜,可独自判别为属古、老滑坡;二个
B级标识表记标帜或一个B级、二个C级,或4个C级标识表记标 帜可判别为古、,则判另外可靠性愈高.
本地整治滑坡的经验和教训.
(10 )调查滑坡已经造成的损失,滑坡进一步发展的影响范围 及潜在损失.
3、崩塌
崩塌调查包括危岩体调查和已有崩塌聚积体调查.
危岩体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危岩体位置、形态、分布高程、规模.
危岩体及周边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
(土)体结构类型、(夹) 层、断层、褶曲、裂隙、裂缝、临空面、侧鸿沟、底界(崩滑带) 以及它们对危岩体的控制和影响.
危岩体及周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特征.
危岩体周边及底界以下地质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危岩体发 生崩塌的次数、发生时间,崩塌前兆特征、崩塌方向、崩塌运动距 离、聚积场所、崩塌规模、引发因素,变形发育史、崩塌发育史、 灾情等.
、河流冲洗、空中及 地下开挖、采掘等因素的强度、周期以及它们对危岩体变形破坏 ,由崖下硐掘型采矿引起山 体开裂形成的危岩体,应详细调查采空区的面积、采高、分布范 围、顶底板岩性结构,开采时间、开采工艺、矿柱和保管条带的分 布,地压现象(底鼓、冒顶、片帮、鼓帮、开裂、压碎、支架位移 破坏等)、地压显示与变形时间,地压监测数据和地压控制与管理 法子,研究采矿对危岩体形成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分析危岩体崩塌的可能性,初步划定危岩体崩塌可能造 成的灾害范围.
危岩体崩塌后可能的运移斜坡,在分歧崩塌体积条件下 ,要重视气垫浮托效应和折射回 弹效应的可能性及由此造成的特殊运动特征与危害.
危岩体崩塌可能达到并聚积的场地的形态、坡度、分 布、高程、 积条件下,崩塌块石越过该聚积场地向下运移的可能性,最终聚积 场地.
(10 )调查崩塌已经造成的损失,崩塌进一步发展的影响范围 及潜在损失.
已有崩塌聚积体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崩塌源的位置、高程、规模、地层岩性、岩(土)体工程 地质特征及崩塌发生的时间.
(2) 崩塌体运移斜坡的形态、地形坡度、粗拙度、岩性、起 伏差,崩塌方式、崩塌块体的运动路线和运动距离.
(3) 崩塌聚积体的分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