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东河区晋商文化游导游词.docx

格式:docx   大小:1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东河区晋商文化游导游词.docx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2/6/20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东河区晋商文化游导游词.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东河区晋商文化游导游词
在老包头的发展过程中,晋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央视一套播出的《乔家大院》,重新引起了人们对于晋商的爱好,剧中曾多次提到“包头”。清代的包头村、包头镇,民国的包头县,新建国初的包头市,所有是以目前的东河区为东河区晋商文化游导游词
在老包头的发展过程中,晋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央视一套播出的《乔家大院》,重新引起了人们对于晋商的爱好,剧中曾多次提到“包头”。清代的包头村、包头镇,民国的包头县,新建国初的包头市,所有是以目前的东河区为根据地的。一、艰苦创业的乔贵发从明朝开始,晋商在历史上辉煌了5,乔家起家比较晚,是在清中期,它活跃了200近年,只有一半的时间。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是发家不久,并且衰落也比较晚,这是乔家和其他商帮不同样的地方。乔家发展中有三个起到划时代作用的人:乔贵发、乔贵发的孙子乔致庸、乔致庸的孙子乔映霞。她们三个在乔家历史上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乔贵发,是乔家商业的创始人。她从小没有父母,在舅舅家长大,但她舅妈对她不太好,她人也瞧不起她;由于她说话不是很利索,就是很诚实,很能干活。大概在她青年时期,清乾隆六年(1741年),她从山西祁县老家去绥远、包头一带做小买卖。刚出去的时候和一位姓秦的徐沟人合伙先开草料铺并经营豆腐、豆芽、烧饼、切面和零星杂货,后来又经营银炉,打造妇女头上戴的头饰,两个人同心合力,省吃俭用,苦心经营,加上待人接物态度好,生意才日见起色,慢慢就起家了。 当时并没有正式字号,两人觉得应当起个名字,商量后来起名为“广盛公”。这是乔家第一种有名称的商号。乾隆后期,乔、秦两家把“广盛公”改为“复盛公”,以经营油、粮、米、面为主。后又开设了当铺、估衣铺、钱铺,逐渐向外拓展。当时包头就是个农村,是内蒙古游牧地区和中原汉族地区交界的地方。当时包头的商会很大,替代了政府的职能。这个地方势力最强的就是乔家,始终垄断着这里的贸易,势力越来越大,买卖越做越发达,财力越来越雄厚。后来,复盛公繁衍出诸多子公司,最多时有14家,但诸多财东抽大烟,逐渐撤走了资金,有人卖,乔家就买下来,到最后,秦家也撤资了,复盛公逐渐成为乔家的独门生意。目前乔家的店面已不复存在,但东河区将修建仿古一条街,同步房地产开发商看到了晋商文化的无限商机,开发了以房地产为主的贵发山庄。二、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复盛公是包头最古老的商号之一,早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据考证,乾隆二年(1737年),有山西祁县和徐沟的乔姓、秦姓二人到萨拉齐老官村谋生。她们二人后来迁到包头村,含辛茹苦经营草料、豆芽等产品,赚得一份产业,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式开设了广盛公货铺,经营粮食、杂货等。嘉庆二十三年(18),广盛公买卖因变欠债为盈余,从而把铺名改为复盛公。 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的主人公乔致庸是乔贵发第三子全美的次子,也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卒于光绪三十三年(19),享年89岁。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建议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