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幼儿园安全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5篇(幼儿园工作规程心得体会).docx

格式:docx   大小:43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幼儿园安全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5篇(幼儿园工作规程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zongzong 2022/6/20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幼儿园安全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5篇(幼儿园工作规程心得体会).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幼儿园安全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5篇(幼儿园工作规程心得体会)
首先,创建一个平安健康的环境,帮助孩子树立平安意识
  幼儿园是儿童生活和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为了保证孩子能够生活在健康平安的环境中,我们对活动室的每个角落都进行了全面检查,彻

  为幼儿供应平安的活动场所、学习场所和消遣场所是每个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对孩子要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把平安工作责任到人,尽我们的一切实力爱护好幼儿的平安。作为幼儿平安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我班现有幼儿40名,其中男小挚友居多,女小挚友较少。现在都市孩子生活阅历贫乏、自我爱护实力有限,缺乏防范的基本意识。家长在此方面的意识教化比较薄弱而且简单忽视小细微环节,且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简单出现事故和危急的时期,孩子们的细微环节平安意识薄弱须要不断培育训练。所以要努力提高幼儿平安意识和自我爱护实力。防止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依据以上状况我班级老师平安教化希望能做到无处不在,每个细小微弱的环节都不落下:
  一、创设一个平安、健康的发展环境、平安舒适的幼儿活动环境。
  1、坚持每天晨检,保证幼儿不带危急物品入园,如发觉即时教化幼儿并与其家长沟通。上课时,必需让幼儿进教室听课。下课时,不得离开教室。下课时间如有幼儿离园,老师要刚好找寻,加强管理。
  2、午饭时留意,预防烫伤幼儿。肯定要把汤晾温后再盛给幼儿,并为幼儿端到面前。
  3、坚持每天午检,防止幼儿带异物入寝室,防止异物进入耳、鼻、口的现象发生。中午无论谁值班,肯定要加倍照看好幼儿,不忽视午休的幼儿,巡察幼儿是否有不良的睡眠习惯,如蒙头并刚好订正。


  4、把好幼儿离园关,肯定要看卡放人,不相识的人有即使有接送卡,也要问清状况或者是与孩子父母取得联系确认无误后再放人。防止幼儿丢失和拐骗幼儿现象发生。
  5、户外活动时谨慎选择活动场地,活动之前仔细而全面检查活动地点及活动器械,刚好解除担心全因素。确保幼儿平安,如发觉大型玩具有松了的螺丝钉,肯定报告领导,做到刚好歼灭担心全的隐患,保障幼儿平安。同时注意孩子的平安教化,让孩子们在进行身体熬炼的时候知道该怎样避开让自己受伤。
  6、老师离园时在班内各处检查,如:水、电、门、窗。晚接的孩子肯定要和值、班老师做好交接,并简洁交代其幼儿状况。 7、班级药品放在肯定的位置,不让幼儿取拿。在对幼儿进行喂药时,仔细阅读食用标准或家长所写的要求。
  8、书包内不行放置削笔刀、剪刀等铁质尖锐物品。随时随地检查教室内外的活动场地的平安状况,发觉问题,妥当处理,如带班老师来园后,立刻检查一下教室内有无危急隐患。将担心全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加强平安教化、提高平安意识 要平安,就要有良好的秩序,良好秩序的形成则来源于幼儿一日生活行为规范的培育,对于幼儿我们要严格要求,从一点一滴起先努力。


  1、教化幼儿在教室内、走廊上、上下楼梯时不追跑和横冲直撞,教化幼儿不要大声喊叫;教化幼儿洗手、喝水、小便时自觉的有序排队,不乱跑,当心滑倒;进餐时,要求幼儿宁静用餐,不边讲边吃,以免食物吞进喉咙里。 2、培育幼儿的自我爱护意识。让孩子们了解哪些物品对人体具有损害性,如刀、电、大头针、热水等,会主动避开担心全的物品。明白平安门的作用。
  3、教化幼儿不将手放在门缝间、桌子间、椅子间、以免挤伤。
  4、户外活动玩大型玩具时,做到不推不挤,一个一个滑,让幼儿相互监督,保证幼儿平安。
  5、教化幼儿不能碰电器插座,不行以带小刀,在美工课剪纸时候留意平安,知道怎样正确的运用剪刀。
  6、不把纸团、扣子、拉链等塞到耳、鼻、嘴里。最大限度地消退担心全因素。
  7、知道自己独自由家时如何爱护自己,不吃生疏人的食物,不给生疏人开门,不跟生疏人走、懂得不能随意离开家长或集体等。 8、在生活中随机对幼儿进行平安教化并开展相关的嬉戏活动。
  三、仔细做好家长工作,力争家园一样,共同担当教化责任
  我们通过每期的家长会向家长宣扬幼儿园的教化目标,使家长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协作幼儿园对孩子进行自我爱护教化,并搜集一些幼儿因自我爱护意识淡薄、自我爱护实力差造成的意外伤亡资料,帮助家长相识对幼儿实施自我爱护教化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让家长避开对幼儿进行自我爱护教化时走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