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哈佛报告中国维和总结的出行路况。到达马里不久,警卫分队接到通知:在沙漠腹地执行建设任务的荷兰工兵,频遭恐怖袭击,请求中国警卫分队提供安全防卫。荷兰工兵分队施工的区域东邻机场,三面环灌木丛,形如“活靶子”。当时, 70% 的火箭弹袭击都发生在机场周边,防卫难度可想而知。陈天洪和战友们一起熟悉路况,制定预案。一路上 2 个转盘路、 4 个转弯点、 8 个涵洞以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在他眼中都是潜在的敌情,他们也相应总结出了预设标识、电磁干扰、变速通过、延时规避、曲线回避、拉大车距等应对措施。在施工现场,中士邹守祥还设计出可以自动触发的诡计机关,防止恐怖分子潜入防御区域埋设诡雷。尽管如此,各种情况还是防不胜防。一次, 2 枚火箭弹相继落在施工现场,升起乌黑的蘑菇云,落点距离官兵只有几百米远。还有一次, 2 名蒙面人员驾驶一辆皮卡向我防御方向急速接近。现场, 2 组警卫掩护荷兰工兵就地疏散隐蔽, 2 辆步战车冲向防御前沿进行支援。在皮卡距离防御阵地约 150 米时,张革强果断下达命令拉响警报, 2 人调转车头仓皇离去。事后,荷军一名少校军官用一株从国内带来的郁金香表达感谢之情, “能够得到你们的安全防卫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维和期间,分队高标准完成保卫战区司令部、为荷军提供全域防卫和 458 次机动巡逻、快反支援及 239 次警戒护送等任务。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简· 露特赞扬: “中国军人在战乱未息的撒哈拉沙漠建起了安全绿洲。”“工程质量无与伦比”——“最强工兵”中国造“这样不行,路面要洒水硬化! ”站在计划部署柬埔寨、贝宁等 4坦的马路,工兵分队队长李凯华却皱起了眉头。“我们用的是当地的红土,联合国的官员也很满意,没必要吧! ”负责施工的中队长张达有点儿不理解。也难怪张达不理解。为了这个联马团赋予的“优先工程任务”,官兵们戴着头盔,身着厚厚的防弹服,在骄阳下争分夺秒平整场地, 搭建板房。渴了,就灌几口凉开水;饿了,就嚼几块硬馒头片。经过太阳长时间暴晒后的板房骨架、横梁等钢材物件,温度高达七八十摄氏度,官兵们厚厚的胶皮手套时常被烫穿,手上灼烧出蚕豆大小的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