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教研室基础护理教研室.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研室基础护理教研室.doc

上传人:q1188830 2022/6/20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研室基础护理教研室.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 研 室 基础护理教研室
授课教师
专 业 高 级 护 理
授课时间
学 时
授课地点
授课内容 第十七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头皮动脉
------------ --------------------------------------------------------------------------------------
颜色 微蓝 浅红或与皮肤同色
管壁 薄、易压瘪 厚、不易压瘪
搏动 无 有
血流方向 多向心 多离心
血液颜色 暗红 鲜红
推药时感觉 阻力小 阻力大,局部血管呈数枝状突起,颜色苍白,患儿痛苦
---------------------------------------------------------------------------------------------------
(五)微量输液泵 (见实验课讲解)
三、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1) 已知液体总量与计划所需时间,计算每分钟滴数:
液体总量(ml)╳滴系数
每分钟滴数= -------------------------------------
输液时间(分)
(2) 已知每分钟滴数与液体总量,计算输液所需时间:
液体总量(ml)╳滴系数
输液时间(分) = -------------------------------------
每分钟滴数
四、输液故障排除法
1. 溶液不滴 
① 针头滑出血管外,重新穿刺。
② 针头紧贴血管壁,可调整针头位置。
③ 针头阻塞,挤压或更换针头。
④ 压力过低,抬高输液瓶位置。
⑤ 静脉痉挛,行热敷。
2. 滴管内液面过高:取下输液瓶,倾斜液面,使针头露出液面,待溶液缓缓流下,直至滴管露出液面,再将输液挂上即可。
3. 滴管内液面过低:折叠夹紧滴管下端输液管,同时挤压滴管,直至液面升高至滴管1/2处。
4. 滴管内液面下降:检查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五、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一)发热反应
1. 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输液瓶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污染,操作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
2. 症状:发冷、寒颤和发热。轻(38℃),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重者初寒颤,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1℃,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3. 护理:
⑴ 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器包装的灭菌日期。
⑵ 轻→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注意体温变化。
⑶ 重→立即停止输液,留液体及输液器检验,查找反应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