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林斤澜的散文创作浅论.docx

格式:docx   大小:34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林斤澜的散文创作浅论.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6/21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林斤澜的散文创作浅论.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林斤澜的散文创作浅论
 
 
谭秀芝
内容Reference:林斤谰的散文朴素、深邃,实中有虚、有空、有远大、有朦胧、有飘忽,如泼墨山水画,只有站远了看才会产生美感。他的散文里有厚重,有责任,历史与现实穿插着,有虚与实的交织前进的路途上总是跌跌撞撞,磕磕碰碰,某一时期某一部分人的神圣、庄严,过了长长的一个阶段再回头来看,反倒显得可悲可悯。
《天籁》写“那会儿挂在嘴上的语言是六亲不认的”,“街上有把活人围住打,当场打死。”在这样的时期,作者听到一个问路的中学生叫了普普通通的一声“叔”,就以为它是“天籁”。我们平时是形容最美妙动听的声音才称之为“天籁”。“天籁”究竟何解?作者说查辞书只得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自然之音响。”顺应自然的,原来就是最美妙的,普普通通的,就是最好的。由此可反衬出当时社会之反常之荒谬。《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林斤澜则反其道而行之,于荒唐、辛酸中找出闪光点,于荒漠中找到一片绿叶,“直觉到一些仿佛是规律。这仿佛的,又可以肯定和大自然的规律息息相关。”
读某些人的文章,觉得很“真”很“实”,虽然也写的好,但觉得这种“真”的“实”,太近了,虽也说得上美,但缺了味道。林斤澜的散文,他写的也很“实”,但往往,你读着读着,就会感觉好像是离题万里,像孙悟空的一个筋斗云,已跳出了三界外,但没想到一细看,却还是在如来佛的掌心里。所以,他的实中有虚、有空、有远大、有朦胧、有飘忽,如泼墨山水画,只有站远了看才会产生美感,站近了看,或许就是一团墨黑。难怪,连汪曾祺生前谈林斤澜的创作,也会下一个结论:不好懂。
林斤谰的散文不雅不俗,他的构思,他的逻辑,乍一看,都与常理相悖,但细看下来,你又不得不承认,他说的,在理。
《榕》中写了西南的原始森林,“无时无刻不在无声战斗,为争取阳光水分,使尽种种手段,不惜长***毒汁,让近我者死。”“绿是和平色,绿是生命和生机的象征,这是吃绿色的人说的,不是被吃的绿色自己的话。”写其中一棵榕树“名声大振”,“惹得远近善男信女走来磕头、下跪、插香、烧纸、点蜡烛。”写榕树“外表粗壮庄严,内里的纹理却歪弯扭曲”,“原来这庞然大物是一位废物。”他到底是写自然界还是写人类社会,是写树还是写人?我觉得都是。
《宁静》写大自然摊开了生命的奥秘:宁静。但这“宁静”却是在写了雄伟、昂扬、身在云霄中、在喷泉一样喷出的笑声中反衬出来的,是昨晚“大自然用立体声明说了”的。“宁静”用“立体声”“明说”出来,怪吗?也怪,也不怪,合理。
谈文学本来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他却用了《错乱》为题来谈,谈了自己所走的文学之路,同行走文学之路的经验,以及整个文学事业和社会中的种种文学
现象。说到有前辈在大学讲堂上开讲,“文学没有地盘了”,然后再来个石破天惊的结论:“文学没有用,有救了。”作者于结尾再来一句:“错乱之中不错不乱。”
有句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林斤澜的散文,写的不是人情练达,而是世事洞明,因为“人情”往往与“世故”相连,但林斤澜的散文里没有“世故”,有的只是“世事洞明”。
他也写生老病死,但他写得豁达、冷静,无悲情,无煽情,他的观点他的情感已凝练,收缩成如太上老君那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的仙丹,有功力,不耀眼。
《“红八月”的“八二三”》写“一九六六年的八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