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校文化建设
导读: 学校文化建设(共5篇)学校文化建设理念系统学校文化建设理念系统前 言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出发,以“强健体魄”为其办学理念,不仅仅是锻炼孩子的身体,健康其体魄,从更深远层面来说,我校倡导的是人文的体育,希冀通过阳光体育来启发孩子的智慧,培养其坚忍不拔的毅力、学会团结他人并与其和谐相处,在竞争中合作,在团结中进步。学校文化建设。
“文明精神〃强健体魄”的办学理念,在我校除了养成教育和阳光体育的彰显外,其实质是指我校对多元教育思想的融合汇通,以及我校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
二、校 训
崇学尚行〃养习成品
【 定 义 】
校训是学校提出的对全体人员具有规范、警策与导向作用的行动口号,它往往是学校核心理念的具体写照,能概括出学校的整体价值
追求、独特气质及文化底蕴,蕴含师生的道德理想、学术人格和历史责任。
作为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原则与目标,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 阐 释 】
崇学尚行:
学是基础,是教育的根本,是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纽带,也是个人走向成功巅峰的基石。“崇”字更是体现了我校对知识的尊重和敬畏之情。而我校所倡导的“学”,是多维度、多层次、多视野的学。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竞争是一个群体的竞争,是价值供应链的竞争,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如果说“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基础,那么“行”就是知识转为智慧的关键,是积累后的爆发。对于“行”的认同和尊重,中华民族一直有着深厚的传统,从刘向的“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以“行”为本的传承,体现了我校尊重人才的发展规律,学校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一定要自己亲身去思考和验证,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是龚家巷一直以来的追求与探索。因为无论养成教育的践行还是
阳光体育的实施,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全校师生共同的行动。
篇二:《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国教育学会郭振有副会长说“没有文化建设的学校,等于一个少了筋骨没有灵魂的空壳,永远不能以鲜活、伟岸、丰满的形象站立起来。”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校园文化,对学校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4月22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博士余清臣副教授作题为《卓越学校的文化基础——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与行动》专题讲座,余副教授深入浅出地从现代学校呼唤特色
文化办学、学校文化的内涵与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方式三大方面生动地阐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通过相关的生动案例,高屋建瓴地指出学校文化建设,应从校本课程的建设、教学品质的提升、德育活动的创新三个侧重点切入。深受教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学校文化建设有了如下的思考和认识。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是人,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否更取决于人,所以,学校管理其核心是要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满足人的需要,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人本特色的学校管理强调了人的主体性,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在教育过程中统一起来,以人为本管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激发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调动人的创造性。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支柱,因此学校教育管理应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标,把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
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中,首先体现在以教师及教师的发展为本,其次是以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为学校持续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校长,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是有生命的,应该让学校成为富有人文关怀、幸福快乐的家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使教师成为主动参与学校建设的主体。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教师都在其中获得成长、获得幸福感,这才是学校成功的最终标志。
二、塑造校园环境文化
校园建设及环境布置应集绿化、美化、育人为一体,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学校校园环境的布置与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力求突出学校的文化特色,
讲求环境建设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人文性与科学性、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和谐统一,注重校园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既有艺术景观的感觉,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