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纲1
绪论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是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国情,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略的失误。
④宗教的消极作用。
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潜力,但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种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担负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任。
问答题: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说:“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结合你对“中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的认识,分析评论赵尔巽的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赵尔巽把“中天国运动,是错误的。 ①18世纪上半期,中国古老的封建社会已经衰落,而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闭关自守的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这是近代中国危亡的历史根源。②清政府的腐败和对外妥协,是中国危亡的内因。③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是中国危亡的外因,也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早期探索之二:洋务运动
(一)内忧外患双重打击下清王朝的自救活动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洋务运动(同治中兴、同光兴政、自强运动)
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
金陵机器局(1865年,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
天津机器局(1866年,崇厚)
湖北枪炮厂(1890年,张之洞)
2、设立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1872年,李鸿章)
上海机器织布局(1879年,李鸿章)
开平矿务局(1877年,李鸿章)
天津电报总局(1880年,李鸿章)
汉阳铁厂(1890年,张之洞)
3、建立新式海陆军
1875年筹建北洋水师
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
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
1895年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4、兴办新式学堂
1862年兴办京师同文馆
1863年兴办上海广方言馆
1866年兴办福州船政学堂
1879年天津电报学堂
5、派遣留美、留欧学生
1872年—1875年派出4批留美幼童120名,1881年撤回
1875年—1894年派出3批留欧学生,学习造船、驾驶
6、翻译西方科技、法律书籍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
京师同文馆
(三)历史作用与评价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1、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抵制,但又有妥协、勾结,没有能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2、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促进,但也有阻碍,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很软弱。
3、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观念,但又没能突破封建体制的束缚。
(四)失败原因
1、外国侵略者的压制破坏,不愿中国真正富强。
2、封建顽固派的极力反对、阻挠。
3、洋务派本身的封建性、依附性和腐朽性。
4、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局限。
早期探索之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一)空前民族危机下的救亡改革运动
背景: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二)从百日维新到戊戌政变
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至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改革官制
2、军事方面:训练新军等
3、经济方面:鼓励发展工商业等
4、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设立京师大学堂,各省设立中小学堂
(三)历史意义
是集救亡、改革、启蒙为一体的进步运动
(四)失败原因
讨论: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结局迥然不同的探析
(四)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新旧力量对比悬殊
2、主观原因: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
②维新派急于求成和策略失误
小结:早期探索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历史证明:农民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克服本身的局限性引导革命胜利。洋务派官僚仅仅学习西方军事技术,而不肯改革封建政治制度,不可能使中国独立富强。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自上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