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改革的几点看法摘要: 近年来, 南涧彝族自治县各乡镇进行多种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制度改革, 创造了许多新的经验, 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何推动改革深入健康进行, 使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需要对改革思路和深层次政策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如何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制度改革,使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笔者在十几年的实际工程中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全面认识农村供水工程的特点与性质, 找准问题的关键, 是搞好改革的前提;二、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原则, 组建用水合作组织, 明晰所有权;三、采用灵活多样形式, 加强经营管理, 是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四、履行政府职责,加强政府引导、扶持、服务、监督关键词: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制度改革看法 2 南涧彝族自治县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澜沧江中游以及红河上游发源区, 地处横断山脉南麓、无量山和哀牢山的北端。全县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 ,盆坝地面积仅占 % ,故为一典型的山区县。南涧县农村供水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主要是 1980 年改革开放以后,历届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特别是 1998 年以来,全县狠抓了农田水利建设,着力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从 2000 年至 2004 年全县共投入向国家、省州争取的水利建设资金 万元,其中中央国债 万元,带动地方配套 万元,群众自筹投资(投劳) 万元;共计完成集中饮水工程 69件, 单户工程( 水窖) 297 件; 全县共计解决 44873 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但形势仍不容乐观, 根据安全饮水调查评估结果, 2000 年以前建的农村引水工程仍能正常运行使用的不足 10% , 按规定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不足 5%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全县各乡镇进行多种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制度改革, 创造了许多新的经验, 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何推动改革深入健康进行, 使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需要对改革思路和深层次政 3 策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一、全面认识农村供水工程的特点与性质,找准问题的关键,是搞好改革的前提(一)农村供水工程的特点南涧县农村供水工程种类,大体可归纳为水窖(池) 蓄水供水工程、供水对象以几个自然村为单位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和供水对象以自然村或十几农户为单位的分散式供水工程,其特点主要有: 1 .地位作用重要,需要高度重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精辟地表述出农村供水工程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 作为基础设施的农村供水工程, 投入多, 见效慢, 管理难, 本身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 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 在一些地方易受忽视。对农村供水工程的重要地位作用, 需要不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2 .群众性强,需要广大农民参与 4 农村供水工程遍及全县各乡镇,与所有农民的生产、生活都有密切关系, 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 就单个农村供水工程看, 技术比较简单, 但从流域、区域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它涉及水利、农业、政策、经济、管理等众多领域看,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搞好统一规划,加强指导。 3 .公益性较强,需要政府扶持农村供水工程是以兴利为主的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从总体上看,农村供水工程的服务对象是农村低收入群体, 投资回报率较低。基于农村供水工程公益性强的特点, 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财政每年都安排给南涧县一定补助经费给予扶持。粗略估算, 几十年来, 政府财政补助约占农村水利总投入的 85% 。 4 .具有垄断性,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按受益农户多少区分, 南涧县农村供水工程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农户自用的微型工程, 如水窖、水池等; 另一类是供水对象以几个自然村为单位的集中式引水供水工程和供水 5 对象以自然村或十几农户为单位的分散式引水供水工程。受地形、水资源等条件限制, 多数农村供水工程具有天然垄断性, 不能像乡镇企业那样搞市场竞争、破产倒闭。所有生活在当地的农户都有公平用水的权利。用水权是农民生存权的组成部分, 为农民生存条件服务的公用水源和公用设施不适合让私人垄断。农村供水工程设施多地处荒野,无人值守; 风吹日晒雨淋, 易老化损坏; 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需要在政府的规划与计划指导下有序进行。(二) 农村供水工程的性质农村供水工程是山区农民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设施, 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条件。除农户自用的微型工程外, 农村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