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钓鱼的启示》读写结合点.doc

格式:doc   大小:2,90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钓鱼的启示》读写结合点.doc

上传人:幸福人生 2022/6/21 文件大小:2.8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钓鱼的启示》读写结合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钓鱼的启示》读写结合点
2
《钓鱼的启示》读写结合点
张翼
《钓鱼的启示》是翻译来的文章,翻译之后也没有失去其深刻性、趣味性、启发性,语言上没有隔阂,其突出之点总结如下:

根据作者自述“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可以知道这个晚上孩子的确钓到一条很大的鱼)父亲这时只是安慰孩子说,你会钓到别的鱼。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孩子很敏感,看来这真是一条大鱼啊,孩子也是认识到爸爸的那句话只是安慰而已。到现在为止,父子俩的对话,还是就鱼说鱼,但是这里的“鱼”的引申意思也就呼之愈出了。这条大鱼是个诱惑,是面对遵守道德甚至法律与维护自身利益之间的选择。
这是一次思想道德教育课,但这次课堂没有设在课堂,也没有设在饭桌旁,而是一次生活情境的随机讨论,形式上不是说教而是亲历学习。
对话简洁可以想象,父子俩本来还说了很多的话,但这里作者是惜墨如金,不说大道理,不说价值观,也不说事件的重大意义,而一切又在其间,关键就是作者用了一个具有深意事物
5
——鱼。一切尽在对鱼的态度中。
,有意味
这篇文章的夜色是极美的,我甚至觉得文章的题目不应用那个明白但呆傻的“钓鱼的启示”,或者以之为副标题就可以了,而应用“夜色如水”“月光皎洁”这类烘托气氛的题目。文中提到月色有三处。
第二段,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第三段,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第八段,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者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这是一篇一事一议的文章,事件的记录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得鱼放鱼也曲折,但毕竟还只是一篇简单的记叙文,而环境描写使全文沉浸在一片静谧深沉的月色之中,而这一背景的营造就是一个“月色”,通过“月色”这一环境描写,贯穿全篇,有发展,有变化。环境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的。
这里给我们的启发就是“一景串始终”,这个方法在《珍珠鸟》中有体现,也是让人有印象的;对比而言,《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就缺少了这样的背景的烘托,特别是《落花生》一文的夜品花生却没有夜色,令人遗憾。
,但事情也写得跌宕生恣。
开端,鲈鱼捕捞开放日前一晚上,我和父亲放杆钓鱼。
发展,我钓上来一条大鲈鱼。
高潮,因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子产生关于是否放鱼的争执。
5
结局,我无奈放鱼。

钓山钓水钓花鸟,钓江钓海钓情怀。姜太公钓鱼,离水三尺那是一种境界,他钓的是政治理想。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那是一种情怀,是一种脱俗超尘。张志和斜风细雨不须归,那是一种悠闲。本文的作者钓的是什么呢?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作者的启示有什么呢?
1.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思考他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大鱼”。
2. 一个人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读写结合的启示:
,一事一议。

6
附:资料
*.课堂要大写意,就要能删繁就简,腾出时空于核心问题。王老师紧抓“今晚的钓鱼和以前钓鱼有何不同?”这一问题组织课堂,此问题涵盖面广,串起了点,改变了课堂的单一程序,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多元解读,张扬了学生个性。
*. 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你知我知,就是你我隐私。
*. 资料引入“禁渔期”:为了保护某些重要的经济鱼类资源,在鱼类产卵、繁殖和生长发育的特定时期,规定禁止捕捞或限制捕捞活动的时间。
 “中国的禁渔期”:5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为青鱼禁渔期,6月20日至8月20日为毛蚶(hān)禁渔期,4月15日至5月31日为淡水湖区与水库禁渔期……
 讨论:禁渔期这么长,这最后短短的两个小时有那么重要吗?
附: 资料
英国:钓鱼者钓到巨鱼放生
2008年01月20日14:29 金羊网-羊城晚报
 英国:钓鱼者钓到巨鱼放生
  英国两名钓鱼者在与鱼激烈搏斗一个多小时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