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题西林壁》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03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题西林壁》教案.docx

上传人:布罗奇迹 2022/6/21 文件大小:1.9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题西林壁》教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题西林壁》教案
《题西林壁》教案
                         潢川三小:王 丽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会本课生字,理解“识”,“缘”,“真面目”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
《题西林壁》教案
《题西林壁》教案
                         潢川三小:王 丽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会本课生字,理解“识”,“缘”,“真面目”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本诗。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让学生在反复感受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走近庐山,感知庐山的美。] 
五、分组自学,理解美
1、根据我们以前学****古诗的经验,大家说说我们该怎样学****这首诗呢?(学生说出学****方法,课件出示: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
2、分组合作,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有学****方式细读古诗,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既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六、汇报交流,感悟美
(一)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1、学生汇报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感悟庐山的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庐山的不同姿态。
 4、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句中三组反义词(横----侧,远----近,高----低)的运用,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二)交流第三、四行诗句。
 1、学生自由表达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针对学生理解上遇到的困难,结合辞海中的义项,帮助学生选择“只”“缘”在诗中的正确意思。
 3、结合“真面目”字面的意思,讨论: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从而帮助学生体味诗所蕴含的道理。
 4、引发创造。引导学生像诗人那样用诗句说明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学生根据诗意改诗,既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5、议一议:从这首诗你能感到作者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6、说一说:联系实际并结合诗中所表达的哲理,说说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人、看事、看问题呢?
 7、朗读第三、四行诗句。
(三)学生根据诗意绘画,通过展示内化诗意。
 [这样理论联系实际,既深化了对古诗的理解,又提高了认识水平,同时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七、个性诵读,表达美
 1、教师语言激励,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假如你就是苏轼,看到庐山峰峦奇丽,云雾缭绕,山中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宛如仙境一般,你的心情怎样?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呢?
2、学生自由练****朗读,组内交流体会。
3、引导学生谈感受,结合感受进行个性化朗读。
4、教师示范读(配乐配像)
5、学生再读,读出诗的韵味。最后齐声吟诵。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入情入境地吟诵,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