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其实吴老贵不姓吴,也不老,只是自己的名字里有个“贵”字,和他要好的人不知什么时候给他起了个绰号“吴老贵”。
吴老贵生活在五六十年代,因为那个时候家里穷,所以连小学都没上完,就回家帮爹娘干活了。
在吴老贵十五岁时,他爹就把他托付给了本其实吴老贵不姓吴,也不老,只是自己的名字里有个“贵”字,和他要好的人不知什么时候给他起了个绰号“吴老贵”。
吴老贵生活在五六十年代,因为那个时候家里穷,所以连小学都没上完,就回家帮爹娘干活了。
在吴老贵十五岁时,他爹就把他托付给了本村的一个富有经验的泥工头老李了,目的只有一个,学会一门手艺,能多挣点钱,贴补家用。 吴老贵就捆好了包袱,就和老李出去了。
吴老贵一开始三年内都没能掂刀,因为泥工头老李有个规矩,在那个给别人盖小房子的岁月里,要想学他的手艺,首先得让他观察几年,看看有没有培养的前途。
因为老李本身就有一个绝活,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现代辅助建筑工具,往上面弄砖瓦都是用手往上扔。老李扔砖瓦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能站在门内向屋顶扔砖瓦,而且接的人轻松自如,如同亲手递上来一般,准确无误。
吴老贵在跟他的三年内干的都是小工活,掂泥,扔砖。但是他很用心,只要稍有空闲,他都会到老李或者其他泥工的身边认真地观察他们砌墙的一举一动。
直到有一次,因为泥工班里有一个老泥工出事了,工地上还不能停的时候,泥工头老李才让吴老贵试着去干,而且是左右都有两个技术比较好的泥工带着。
吴老贵掂起了他早就想掂的瓦刀,上了脚手架。一个上午,老李都没过来看他,因为他可能是放心旁边的两个高手吧。下工了,老李端着饭碗,边吃边走向吴老贵上午干活的地方。等到他左右看了一阵子以后,嚼着馒头的嘴吧嗒了两下,谁也没听到他说的什么,然后又轻轻地点了点头。
晚上,老李吧吴老贵叫到身边,仔细地打量吴老贵起来,好像不认识似的,把吴老贵看得不知所措。拍拍他的肩膀,使劲地点点头,眼里边流露出无比感伤和欣慰。
时间又过去了两年,吴老贵跟着老李已经闯荡了近五个年头,有一天,老李告诉吴老贵,他说他已经力不从心了,不想干这个了,准备把这一摊子泥工班交给吴老贵。
吴老贵听了,急忙摇头,自己这么年轻,况且手艺还不行,怎么能做绝大多数年龄都比他大的老泥工的头呢,吴老贵怎么都不敢接。
这时,老李又说话了:“我老了,跟不上时代了,以后建筑这一行一定会有所改变的,你年轻,比我有希望,我后悔我耽误了你三年,我不能再耽误你了,你应该发挥自己的能耐,我相信你,交给你我放心!如果你不接的话,我这就解散我们这一班,不干了!”
这一番话,让吴老贵叹服地接下了老李交给他的这份工作。
因为他知道师父的脾气,他也爱这一行,师命难违,就答应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吴老贵从没有把自己当头看,总是和那些老泥工打在一起,哪儿活重,吴老贵就去哪儿干,让那些轻活给老泥工,而且工资开的也比自己的高。
本来有一些不服气的老泥工也就这样慢慢地适应了吴老贵。
又过了两年,吴老贵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去大城市去闯荡,盖楼去。 开了一个全体小会,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一些年长的老泥工摇了摇头,说自己年龄不允许了,就不干了。
吴老贵最后只领了十个人,开始了自己的新的泥工生涯。
因为资金短缺,他们通过亲戚介绍先是去了人家领的大工地去做别人的工人。
到的第一天,他们都傻了,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