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二孩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二孩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

上传人:三角文案 2022/6/2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二孩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二孩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2016年中国实施二孩政策,导致二孩出生率明显提高。二孩政策的实施,缓解了我国低生育率、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但是二孩的出现,对大孩心理健康教育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因此,通过对大孩出感变化,二孩被剥夺了家庭中权威性的地位,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大孩没有安全感。比如,当两个孩子在哭闹的时候,父母要求大孩让着二孩。当二孩要玩大孩子的玩具時,如果大孩不给,有的父母会责骂大孩、甚至推打大孩。二孩还没有出生之前,大孩还是家里唯一的子女,处于家庭中心地带,父母的全部精力都会放在他们的身上,二孩出生后,父母的关注点转移到了二孩,忽视了大孩的心理感受,使大孩产生不平衡心理,出现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滋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大孩变得恐惧、不敢也不想和父母说话等。
(二)二孩出现导致了大孩的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影响着大孩的心理健康教育。“二孩政策”的实施,大部分家庭有了二孩,父母由于照顾二孩及工作、生活等方面原因,亲自照顾和教育大孩的时间比较少,就把大孩交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这样就造成了大孩的隔代教育。受传统观念影响,祖辈们都比较溺爱孩子,孩子做什么都依着、哄着、保护着。一个五岁的孩子在家中吃饭、喝水、穿衣,总是不自己动手,祖辈觉得孩子还小,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衣,慢慢地,孩子失去了自己锻炼的机会,变得懒惰、脆弱、自私自利。这样的孩子心理上比较脆弱,不自信,今后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差,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家长对大孩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家长对大孩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也影响着大孩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部分二孩家庭里,大孩对二孩的抵触情绪是比较明显的,他们不喜欢小弟弟或者小妹妹的到来,有的甚至厌恶小孩,经常欺负小孩等,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因为大孩做错了事,一味地责怪大孩,甚至说一些不该说的话,比如“你在这样,以后就不讨人喜欢了”等,就会使大孩的抵触情绪更加激烈,让大孩产生被抛弃的感觉,久而久之,就会加重大孩的心理负担。二孩的到来,使得大孩原本家庭的中心地位被剥夺,导致大孩不喜欢二孩,出现不良情绪,这是正常的,任何人接收新事物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正视大孩的这种心理变化,以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
(四)幼儿园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老师
幼儿园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师资,也影响着大孩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二孩家庭中,有些大孩进入到幼儿园,幼儿教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时引导,就会让大孩的心理问题越积越多,带来更多麻烦。调查发现,很多幼儿园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当幼儿表现出一些心理问题时,他们常常感到手足无措和困惑,不能及时地进行疏导和教育。另外,也有一些幼儿教师动手打幼儿,用暴力语言恐吓幼儿,这也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变得不敢上学、厌学、胆小等。《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职工应当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的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可见,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管理,对幼儿教师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和增强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很重要的。
三、“二孩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关注大孩的心理感受
二孩家庭中,随着二孩的到来,大孩的心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