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丰子恺.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丰子恺.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7/5/17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丰子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丰子恺散文----- 爆炒米花楼窗外面“砰”的一响, 好象放炮, 又好象轮胎爆裂。推窗一望, 原来是“爆炒米花”。这东西我小时候似乎不曾见过, 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这个名称我也不敢确定, 因为那人的叫声中音乐的成分太多, 字眼听不清楚。问问别人,都说“爆炒米花吧”。然而爆而又炒,语法欠佳,恐非正确。但这姑且不论, 总之, 这是用高热度把米粒放大的一种工作。这工作的工具是一个有柄的铁球, 一只炭炉, 一只风箱, 一只麻袋和一张小凳。爆炒米花者把人家托他爆的米放进铁球里,密封起来, 把铁球架在炭炉上; 然后坐在小凳上了, 右手扯风箱, 左手握住铁球的柄,把它摇动,使铁球在炭炉上不绝地旋转。旋到相当的时候,他把铁球从炭炉上卸下, 放进麻袋里, 然后启封, ——这时候发出“砰”的一响, 同时米粒从铁球中迸出, 落在麻袋里, 颗颗同黄豆一般大了! 爆炒米花者就拿起麻袋来,把这些米花倒在请托者拿来的篮子里,然后向他收取若干报酬。请托者大都笑嘻嘻地看看篮子里黄豆一般大的米花, 带着孩子, 拿着篮子回去了。这原是孩子们的闲食, 是一种又滋养、又卫生、又经济的闲食。我家的劳动大姐主张不用米粒, 而用年糕来托他爆。把水磨年糕切成小拇指大的片子放在太阳里晒干, 然后拿去托他爆。爆出来的真好看: 小拇指大的年糕片, 都变得同十支香烟簏子一般大了! 爆的时候加入些糖,吃起来略带甜味,不但孩子们爱吃,大人们也都喜欢, 因为它质地很松,容易消化,多吃些也不会伤胃。“空隆空隆”地嚼了好久,而实际上吃下去的不过小拇指大的一片年糕。我吃的时候曾经作如是想: 倘使不爆, 要人吃小拇指大的几片硬年糕, 恐怕不见得大家都要吃。因为硬年糕虽然营养丰富, 但是质地太致密, 不容易嚼碎, 不容易消化。只有胃健的人, 消化力强大的人, 例如每餐“斗米十肉”的古代人, 才能吃硬年糕; 普通人大都是没有这胃口的吧。而同是这硬年糕, 一经爆过, 一经放松, 普通人就也能吃, 并且受吃, 即使是胃弱的人也消化得了。这一爆的作用就在于此。想到这里,恍然若有所感。似乎觉得这东西象征着另一种东西。我回想起了三十年前,我初作《缘缘堂随笔》时的一件事。《缘缘堂随笔》结集成册, 在开明书店出版了。那时候我已经辞去教师和编辑之职, 从上海迁回故乡石门湾, 住在老屋后面的平屋里。我故乡有一位前辈先生, 姓杨名梦江, 是我父亲的好友, 我两三岁的时候, 父亲教我认他为义父, 我们就变成了亲戚。我迁回故乡的时候, 我父亲早已故世, 但我常常同这位义父往来。他是前清秀才, 诗书满腹。有一次,我把新出版的《缘缘堂随笔》送他一册,请他指教。过了几天他来看我, 谈到了这册随笔, 我敬求批评。他对那时正在提倡的白话文向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