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常见天气系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在进行《常见天气系统》中的第一个知识点“锋与天气”的讲解中很多老师都或多或少会犯一个通病:那就是在新课的教授过程中忽视了对气团全面细致的《常见天气系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在进行《常见天气系统》中的第一个知识点“锋与天气”的讲解中很多老师都或多或少会犯一个通病:那就是在新课的教授过程中忽视了对气团全面细致的剖析以及锋面的具体形成过程和发生天气变化的真正原因,舍本逐末地直接过渡到冷暖锋等的讲解,以致学生们缺乏基础知识而难以把握后面的内容。我们应该摒弃这种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地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而不是一味地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的需求。只有知道锋的来龙去脉和气团物理性质的差异才能全面把握后面的知识。
本节知识可以分成三个环节予以讲解,即气团全面剖析环节、锋面细致了解环节、各锋面系统的形成和天气变化过程。在新课导入环节可以最近天气状况为切入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捕捉。
一、气团环节
由最近几天的天气变化和今天的天气状况引出教学课题----锋与天气。(如:同学们最近是不是被这不见天日的天气惹烦了呀,我听到很多同学都在抱怨了,那为什么好端端的天空几天不见太阳,如此阴沉沉?其实这与咱们今天要学的常见天气系统惹的祸,冷气团就是主谋。那什么是气团呢?为何有如此大的功效?咱们一起来解开它的神秘面纱。)在讲解气团的概念时应该重点把握几个关键词:水平范围、物理性质均一、大范围空气。
首先可以从“大”入手:为同学们讲解气团的垂直范围有十几千米,水平范围可达几千千米,几乎整个中国都可收入其囊中;其次可以温度为例来具体讲解气团内部的物理性质均一,因为它的气温梯度只有不到2℃/100km,也就充分说明了气团的物理性质均一和内部的稳定性了。
在气团的分类上可以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来形容。由于产生源地的不同,所以存在热力差异,那么气团流动后就有可能与流经下垫面产生温度的差异,所以可以分为冷、暖气团。但是气团除了温度的差异外,在气压、密度、湿度方面也有所不同,从而引出冷、暖气团其他物理性质的比较(此环节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冷冰冰”和“暖洋洋”两类小组,依次编号为1号、2号…然后选取两小组代表上台填写冷、暖气团物理性质比较表格。从而达到互动效果。)。接着为同学们介绍因为单一的气团内部稳定均一,所以受其控制的天气以晴朗为主。而后可以请同学们思考,寂寞的单一气团如果在移动的过程中相遇了会发生什么惊心动魄不可告人的故事,从而转入锋面环节。
二、锋环节
在该环节讲解中,可以借助水槽实验或做云团卡纸请同学演示锋面形成过程。鉴于实验的要求稍难(现象的清晰度、学校条件),可以后种方式为例讲解。
首先请同学们找出“锋面”的定义,仍然是抓住关键词:冷暖气团相遇、出现倾斜交界面。先在黑板上画出立体的倾斜交界面,然后要求同学在交界面两侧摆放冷暖气团卡纸(观察学生摆放的位置,要求其作出解释,此环节可引导)。根据同学的展示(假如错误可以纠正过来)讲解锋面的形成过程:当冷暖气团相遇后,重(密度大)而干的冷气团会插入暖气团下侧,迫使暖气团抬升,并向冷气团一侧倾斜,从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