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天真烂漫是我师——感悟中国古代诗歌里的童心童趣
作者:张 晶   发布时间:2009-05-14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在浩如烟海的古诗中,有那么一朵浪花,没有世态的炎凉,没有心中的忧愤,没有世间的争斗,它是那样的清新活泼,天真烂漫是我师——感悟中国古代诗歌里的童心童趣
作者:张 晶   发布时间:2009-05-14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在浩如烟海的古诗中,有那么一朵浪花,没有世态的炎凉,没有心中的忧愤,没有世间的争斗,它是那样的清新活泼,它是那样的令人陶醉,它每个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和谐与美好——它就是古诗中天真烂漫的童趣诗。
古代诗人从孩子们的神态动作,感受着孩子们纯真的童心,用传神的笔墨,绘出了孩子们一幕幕有趣的生活情景,他们诗中的孩子们和生活中的一样,虽然有时调皮得让人生气,但他们的幼稚单纯,活泼好奇,聪明好学,又让人觉得是那样的可爱。读这些诗,不由让人感到一种精神的愉悦,一种特别的审美享受。
 
村    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江南的早春二月,草木萌发,黄莺飞翔;碧绿柔长的柳条随风摇曳,轻轻地拂着堤岸,就象沉醉在烟雾般的春色之中。儿童们早早地放学回家了,急急得趁着春风放起风筝。
这首诗不但写景优美动人,而且写人生动传神。一个“忙”字,把下学的孩子们一心想着赶快趁着春风放风筝,跑着、跳着、呼喊着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有他们放的在晴空飘飞的纸鸢,把江南春光点缀得更加生机盎然。
 
春晚书山家屋壁
唐   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柴门内外静悄悄的,只闻见一阵阵黄米饭的香味;春雨过后,山里人家炊烟袅袅,在晴空飘散。庭院中水气蒙蒙,给鲜花披上了轻纱;山野间溪流泠泠,声音那么清脆悦耳。躲进窝里避雨的小鸟,又飞上枝头快活地叫起来;逗得一个小孩儿哭着要树上的黄莺。
这首诗的前三句,用黍饭馨香、炊烟飘散、鲜花蒙蒙、流水泠泠,来突出柴门寂寂。最后一句,却在宁静的景物之中,突然摄下哭闹的小儿。“小儿啼索树上莺”,有动有声,为寂静的山家增添了生机,而且非常有趣。
诗人在体察描摹自然景物时,把景中的儿童摄入画面,使儿童成为景中的主角。这景物中的儿童从不呆板做作,而是自然天成,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给大自然平添了一份生机。
 
所  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首诗巧妙地抓住了牧童瞬间的动作变化:由“骑”到“立”,由“歌声振”到“闭口”,这就把牧童从悠然自得到屏气凝神的神态变化过程,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来。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画面音响上有意造成反差。前两句写牧童可着嗓子唱,歌声在林中回响,后两句写歌声忽然停止,林子里一下子变得寂静,只有知了的叫声,好象在故意引诱着牧童。这就又把牧童听到蝉鸣进而想捉住它的心情表现得更加急切。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稀稀落落的篱笆间,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村庄深处;树上的花儿已经凋谢了,嫩叶刚长出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