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豆粕基础知识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385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豆粕基础知识课件.ppt

上传人:bb21547 2022/6/21 文件大小:1.3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豆粕基础知识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豆粕简介
一、动物营养简介
二、豆粕概述
三、豆粕的生产工艺
四、豆粕的营养与品级
五、豆粕的抗营养因子
六、豆粕的质量评定
七、豆粕的应用
八、豆粕的产地及市场
编辑部:王勇
动物营养简介
★ 饲料给动物提供的
1热程度的掌握至关重要。
四、豆粕的营养与品级
豆粕中含蛋白质43%左右,%~%,%~%,%~%,%~%;胡萝卜素较少,~,硫***素、核黄素各3~6mg/Kg,烟酸15~30mg/Kg,胆碱2200~2800mg/Kg。
豆粕中较缺乏蛋氨酸,粗纤维主要来自豆皮,无氮浸出物主要是二糖、三糖、四糖淀粉含量低,矿物质含量低,钙少磷多,维生素A、B、B2较少 。
豆粕的分级
市场常见豆粕规格为43%和46%。主力产品为二级豆粕即蛋白含量43%。
五、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
(1)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抗胰蛋白酶):降低胰蛋白酶活性
(2)大豆凝集素:肠壁损伤
(3)大豆抗原蛋白:抑制免疫,影响肠壁完整性
(4)皂苷:溶血
(5)尿酶:将豆粕中的氮分解为氨,氨中毒。
(6)抗维生素因子:干扰动物对维生素的利用
(7)植酸磷:与蛋白质、微量元素结合,抑制吸收。
六、豆粕的质量评定
豆粕质量及饲用价值主要受加热处理程度的影响,适度加热可以破坏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还可使蛋白质展开,便于被体内蛋白酶水解吸收。但温度过高则会使赖氨酸与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其营养价值。
如加热不够,则对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破坏不充分,同样降低其营养价值。
一般认为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失活75%~85%时为宜。
1912年法国化学家Maillard发现甘氨酸与葡萄糖混合加热时形成褐色的物质。后来人们发现这类反应不仅影响食品的颜色,而且对其香味也有重要作用,并将此反应称为非酶褐变反应
评定指标
★评定指标:
抗胰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水溶性氮指标,维生素B1含量、蛋白质溶解度等。
抗胰蛋白酶活性:测定方法复杂,成本高
脲酶活性:脲酶本身无营养意义,但其与抗胰蛋白酶含量接近,且遇热变形失活程度与抗胰蛋白酶相似,因此生产中常以脲酶活性来间接评估豆粕加工适宜程度。
蛋白质溶解度(国标方法):反应大豆产品加热过度的情况,(氢氧化钾法)。
脲酶、胰蛋白酶活性随加热时间变化
豆粕国标(2004)
感官评定
观察豆粕颜色判定其加工"成熟度"是否合适:正常加热时为黄褐色,加热不足、未加热颜色较浅发白,加热过度呈暗褐色。
豆粕掺假
豆粕掺假常见有泥沙、玉米皮或经稀释烘干于的玉米皮上的石粉,或是用玉米芯和石粉加上蛋白精,配上颜色,制成粒,压成片,掺入豆粕中。
a 泥沙用水浸法鉴别:取少量放入烧杯放适量的水,摇动搅动后静止,若豆粕分层,则上为豆粕,下为泥沙。
b 掺有玉米鉴别:取少量样品于表面器皿中,滴上碘酒,1分钟变为蓝黑色说明掺有玉米。
  c 石粉、滑石粉: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石粉。
用稻糠和滑石粉做的颗粒
七、豆粕与全价饲料
全价配合饲料(全价料):除水分外,能完全满足动物营养需要的配合饲料。一般可直接饲喂动物,不必另外添加营养类物料。
包括:能量饲料,蛋白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饲料添加剂。
全价料配方
八、豆粕的产地及市场
从主产国分布看,豆粕生产大国同样也是大豆生产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四国产量占到世界总产的七成还多。近年来,印度豆粕产量也在逐年增加。
2000年起,我国豆粕的年产量首次突破1,500万吨,2001年后,豆粕产量出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2004年豆粕产量首次超过巴西与阿根廷,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在国内豆粕产量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豆粕生产布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90年代中期以前东北三省是我国豆粕主要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全国60%以上,而到2002年,东北三省的豆粕产量虽然较前期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远远落后于华东及华南沿海地区。随着近几年沿海地区压榨行业的快速发展,山东、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已取代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新的豆粕生产基地。
豆粕市场
★供需流转因素
豆粕储存时间相对较短,南方一般3~4个月,北方8个月左右,因此豆粕现货市场周转快,贸易商都希望在短期内完成交易。储存时间过长,豆粕质量发生变化,影响售价。豆粕储存这一特点决定了一旦出现集中供货的情况,豆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