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从古训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古训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doc

上传人:hljszycxjs 2014/12/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古训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古训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诗经·大雅》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是一句很有哲理和警示意义的经典语言。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意在告诫人们做人做事要善始善终、持之以恒,不要虎头蛇尾、作秀演戏。
很难想像,2500年前的人们,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状态下,竟然能说出这样耐人寻味的深刻语言。
难怪在思想界早就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作为自然科学的成果是日日更新,不断攀升的;而作为人类哲学思想的成就,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达到了顶峰。无论东西方。其后的思想及其理论几乎都是那时哲学思想的翻版、解读或演义。
确实,古人一句话就点到了“穴位”上。大凡世界上的事,如果都不需要坚持、坚守,都可以一蹴而就地办成,也就没有那么多表示崇高、壮丽、壮烈的词汇了,什么坚韧、坚毅、坚强、不屈不挠、宁死不屈……记得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一席话不也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有异曲同工之妙吗?都看到了问题的症结。
是啊,人除了已具有超脱动物自然属性的理性,仍然有与动物一样的劣根性。正如一尊雕塑所表现的那样:在一匹奔腾的骏马上,一个骑手扬鞭策马,他的上半身是长着一对奋飞羽翼的人形,而下半身却融入马的身子里。这尊雕塑的含义非常含蓄又非常明显,那就是,人有两面性。虽然他努力地挣扎在不断地从动物王国飞向理性王国的过程中,但过程没有结束,奋飞就没有结束。
正因为如此,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这个党就对能否始终保持党的最初宗旨和纯洁本色保持高度警惕和警觉,并将这种警惕和警觉始终贯穿在党的发展及成长的历程中。
小说《红岩》是一部激励了整整一代人的文学作品。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一大批人物早已家喻户晓,成了英雄的代称。这些牺牲在晨曦中的革命烈士,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今天,人们用一组巨型雕像在歌乐山下永久地纪念他们、缅怀他们,让一代一代追求进步和高尚的人们能在这里凭吊死难者的英灵从而净化自己的灵魂。
在这里,人们还可以看到65年前白公馆的烈士“狱中提出的八条意见”:
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注意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严格进行整党整风……烈士们以生命的代价凸显了党的作风建设的至关重要性。
其实,我们党从井冈山时期起就把作风建设作为自己的生命线。
1929年,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就对党内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