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 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重要结论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AS=Sn+l -Sn=aT2 =恒量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自由落体运动
(1) 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运动图像
C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 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第二章、相互作用力
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重力
(1)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 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 (R+h) ]2g
(3)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 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
C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C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 ,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 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它只 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摩擦力
(1 )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 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C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