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改掉搓揉鼻子的习惯
一、概述
出血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如血管意外、跌打碰撞、利物损伤等)导致血液流出血管外的一种病理现象。出血是创伤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成年人出血量超过800—1000毫升就可引起休克,危及生命。因此,止血是抢救出血,用力垂直向下压迫,两手其余四指固定大腿。亦可直接用手掌或拳头垂直压迫股动脉。
⑼、腘动脉压迫止血:用于小腿及足部的动脉破裂出血。方法是一手或双手拇指重迭放在腘窝横纹中点动脉搏动处,垂直向膝关节压迫,两手其余四指固定膝部。
⑽、足背及胫后动脉压迫止血:用于足部的动脉破裂出血。方法是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间近脚腕处(足背动脉)及足跟腱内侧于内踝之间处(胫后动脉)两手其余四指分别固定足部与踝部。
㈣、屈肢加垫止血法: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在肘窝、膝窝内放以纱布垫、棉花团或毛巾、衣服等物品,屈曲关节,用三角巾作8字型固定。原理,在关节弯曲时,软垫物压迫关节内侧面的血管,使血管被压闭塞,达到止血的目的。注意,骨折或关节脱位者不能使用。
㈤、填塞止血法:用无菌的棉垫、纱布等,紧紧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进行加压包扎,松紧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宜。本法用于中等动脉。大、中静脉损伤出血,或伤口较深、出血严重时,还可直接用于不能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的出血部位。
㈥、止血带止血:止血带止血法,主要是用橡皮管或胶管止血带将血管压瘪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是四肢较大动脉出血时救命的重要手段 。这种止血方法较牢固、可靠,如使用不当可出现肢体缺血、坏死,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可能造成神经和肌肉的损伤,也会因肢体缺血引起全身性并发症,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使用此法。
⑴、橡皮止血带使用方法:左手拿橡皮带、后头约16cm要留下;右手拉紧环体扎,前头交左手,中食两指挟, 顺着肢体往下拉,前头环中插,保证不松垮。如遇到四肢大出血,需要止血带止血,而现场又无橡胶止血带时, 可在现场就地取材,如布止血带、线绳或麻绳等柔软的带状物品,不可用铁线钢丝等坚硬物品做止血带。用布止血带止 血时,放平入环,拉紧固定。用线 绳或麻绳止血时,可绞紧固定。
⑵、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止血带应放在伤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应绷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禁止上止血带,以免压迫神经而引起上肢麻痹。
②、上止血带前,先要用毛巾或其他布片、棉絮作垫,止血带不要直接扎在皮肤上;紧急时,可将裤脚或袖口卷起,止血带扎在其上。
③、要扎得松紧合适,过紧易损伤神经,过松则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以不能摸到远端动脉搏动或出血停止为度。
④、结扎时间过久,可引起肢体缺血坏死。因此要每隔1小时(上肢或下肢)放松2~3分钟;放松期间,应用指压法暂时止血。寒冷季节时应每隔30分钟放松一次。结扎部位超过2小时者,应更换比原来较高位置结扎。
⑤、要有上止血带的标志,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并告诉接替人员。用止血带止血的伤员应尽快送医院处置,防止出血处远端的肢体因缺血而导致坏死。
注意事项:一般小动脉和静脉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止血法。较大的动脉出血,应用止血带止血。在紧急情况下,须先指压止血法止血,然后再根据出血情况改用其他止血法。
三、流鼻血的处理
㈠、鼻出血好发部位
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在鼻中隔的前下方,医学上叫黎民区。此区为筛前动脉、蝶腭动脉、腭大动脉及上唇动脉的吻合网。还有一个静脉吻合网。该处覆以薄层黏膜,而缺乏黏膜下层组织。血管丰富靠近软骨,并在鼻腔前部极易受到各种气体刺激使黏膜干燥,如受到撞击如挖鼻孔,用力搓鼻等即造成该处血管破裂出血。
㈡、流鼻血的原因
流鼻血的原因很多,如外伤、挖鼻孔、气候异常、鼻炎、鼻病、高血压、妇女经期代谢性出血、各种原因的血小板减少、发热等。主要可归纳为下列六个方面:
⑴、鼻黏膜脆弱:幼儿的鼻黏膜较脆弱,在干燥的天气下,需要更多血液流经鼻腔以提高温度与湿度,因此容易造成鼻黏膜充血而导致出血。
⑵、外伤所致:跑跳间容易碰撞或受重击,致使脆弱的鼻子出血。玩耍时将异物塞入鼻腔,也容易造成流鼻血。
⑶、手抠鼻子:患有过敏性鼻炎或罹患感冒的人,会因为流鼻水、鼻塞而使鼻子发痒,造成打喷嚏或用手指抠鼻孔,导致脆弱的鼻黏膜受伤、出血。
⑷、生活作息不正常:许多人因为作息不正常,睡眠时间比较少,身体虚弱,容易引发流鼻血。通常因作息不正常导致流鼻血的孩子,也会有眼屎多、鼻屎多及口气有臭味的情形。
⑸、原因5 过敏引起:鼻子的过敏现象在冬天特别明显,也易因鼻黏膜的脆弱及冬天干燥的冷空气,引发流鼻血。容易流鼻血的宝宝,大部分有过敏性鼻炎的病状,因过敏性鼻炎的鼻黏膜常会有糜烂症状,且会因瘙痒感而常搓揉鼻部,造成鼻黏膜受伤流血。
⑹、其他疾病所致:临床上,某些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