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DB37T蚕虫草人工栽培技术规程规范性审查稿.doc

格式:doc   大小:6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DB37T蚕虫草人工栽培技术规程规范性审查稿.doc

上传人:ttteee8 2022/6/22 文件大小: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DB37T蚕虫草人工栽培技术规程规范性审查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ICS 65. 020
B 39
DB37
方 标 准
DB37/T XXXXX—XXXX
蚕虫草人工栽培技术规程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ilk质、高产的蛹虫草菌株。

. 1菌种生产要求
菌种生产应符合NY/T 528、NY/T 1731以及NY/T 1742要求。

在121 °C、0. 12 MPa压力下高压灭菌30 min,冷却后,用接种铲将试管种培养基表面的菌丝体刮下, 接入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后移入培养室,22 °C黑暗处理,每天宜摇动1次以上,3 d〜15 d内可用于接 种。液体培养基配方见附录A。
2家蚕幼虫饲育
5. 2. 1桑叶育
桑叶育按DB37/T 2611执行。

5. 2. 2. 1家蚕品种选择
采用现行生产用种中对人工饲料摄食性优良的家蚕品种,如菁松x皓月。
5. 2. 2. 2人工饲料选择
饲料可根据需要采用粉体人工饲料或者膨化颗粒人工饲料,粉体人工饲料配方见附录B, 倍水调匀后,沸水蒸45 min。
5. 2. 2. 3饲育技术
人工饲料育1〜2龄每龄给饵1次,3〜5龄每天给饵1次,饲育方式可采用切条育或平板育。家蚕体重 达到2 g以上为宜,人工饲料饲育标准参考表见附录C。
5. 2. 2. 4人工饲料育防病措施
除采取桑叶育相同的养蚕消毒措施外,饲育过程中特别是给饵等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塑料手套,不 可用手直接触摸家蚕蚕体和饲料。同时应防止加工好的人工饲料发生二次污染、霉变,若常温下存放5 d 以上,喂蚕前应重新灭菌,
在发现少量病蚕时,应立即挑除病蚕,同时撒隔离材料,加网提蚕,更换饲料和饲育盒。病死蚕、 蚕沙及剩饵应远离饲育场所深埋,防止交叉感染。如发现饲料出现霉斑,应撒焦糠等隔离干燥材料,加 网更换饲料。
5. 3家蚕幼虫接种技术
5. 3. 1家蚕幼虫接种适期
选择5龄第2 d〜3 d的家蚕幼虫用于接种。
5. 3. 2接种方法
采用1 mL注射器接种,选用8号以下针头注射。
5. 3. 3接种量
液体菌种接种量为每头蚕0. 05 mL〜0. 1 mL„
应接种于中肠以外的部位,如丝腺附近、马氏管附近等(见下图)。
中肠
丝腺附近 马氏管附近
图1接种部位示意图

5. 4. 1接种后的饲育
接种后需在22 °C〜25 °C环境下继续饲育,桑叶添加量为丝茧育时饲喂量的1/4,人工饲料添加量 见附录C,应适当通风,不可密闭。
5. 4. 2发菌培养
家蚕幼虫通常在接种后第3 d开始陆续死亡,这时应从蚕座中挑出,拣蚕时不能带有蚕沙,将蚕体 清理干净后,转入塑料箱进行黑暗处理,避光发菌5 d,保持房间内空气新鲜,温度控制在20 °C〜22 °C、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 %左右。

菌丝长满蚕体时,应开始感光,每天光照时间10h〜16h,光照强度保持在240 lx左右。室内温度 保持在19 °C〜23 °C,空气相对湿度以85 %~90 %为宜。蛹虫草有明显的趋光性,因此在子座形成后, 应使其顶端受光。子座生长期间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感光后25 d左右子座即可成熟。

在黑暗处理结束开始感光时,可采用包埋的方式促使子座定位生长,包埋可采用多种方式,如采用 铝箔纸包裹蚕体或者采用沙土进行包埋处理,以只露出蚕体的一端为宜。沙土包埋的覆土材料应符合 NY/T 391的规定,使用天然的、未受污染的沙土,土粒直径在0. 5 mm左右,包埋前将沙土拌湿,以不滴 水为原则,然后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后使用。包埋时将蚕体竖直栽入沙土中,包埋后根据菌丝的生长状况 喷水调节含水率,采用轻喷、勤喷的方法,以保持沙土含水率65%为宜。子座成熟时间为包埋后45 d左 右。
6病虫害防控
1主要病虫害
侵染性病害主要有细菌病、病毒病等;杂菌主要有青霉、绿霉、根霉等;生理性病害主要有菌丝徒 长等;虫害主要有菌蚊、菌蝇等。
2防控原则
以预防为主,采取农业、物理、生态、化学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
3防控方法
3. 1农业防控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的蛹虫草菌株,定期复壮菌种,保证菌种质量。发菌阶段保持场所整洁卫生、 空气新鲜,湿度适宜。子座培养阶段温度最高不超过25 °C,定期检查,菌丝徒长时应及时用无菌接种 铲划破菌皮,喷水并加大通风,以促进原基形成,发现杂菌污染的蚕体应及时淘汰。

培养室走廊悬挂粘虫板、安装频振式杀虫灯(15W)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