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老师你好教学目标: 1、在听赏《走过老师的窗前》后, 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情绪, 能设计形体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 表现歌曲的情绪, 能选择合适的节奏型,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 、能尝试把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演唱出来。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 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教学准备: 各种乐器,电子琴,录音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入学教育师生相互介绍认识音乐课堂常规训练, 起立音乐: 12 34| 56 71|1 11|1- || 师生问好: 12 34|5-| 155| 311| 54 32 |1- || 坐下音乐: 17 65| 43 21|1 11|1- || 节奏训练, 碰铃和三角铁: ×---×-×- 响板: × ×× ×× ×× × ×× × 手铃: ×××××××- 沙锤: × ×× ×× ×× ×× ×× 第二课时一、听赏歌曲《走过老师的窗前》 1 、边听《走过老师的窗前》的音乐边拍手。 2、;“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等等。 3、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1) 歌曲赞美了谁, 再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老师”。(2) 欣赏乐曲第二遍,让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好在哪?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3) 引导学生有礼貌地说: “谢谢你老师。”(4) 欣赏乐曲第二遍,跟着乐曲轻声哼唱。(5) 在老师带领下跟着乐曲小声地唱。 4 、听赏歌曲并参与表现能用什么体态动作参与歌曲的表现 5 、写祝福语献给老师,去向自己班的老师和别的班的老师祝贺第三课时一、学习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1 、聆听歌曲 2 、练习伴奏(1 )出示三角铁、碰铃、响板、沙球、铃鼓等乐器的节奏伴奏谱, 让学生任选一条自己喜欢的节奏,先用拍手等动作代替打击乐器,尝试为歌曲伴奏。(2 )分四个大组讨论交流。(3 )全班随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 、学唱歌曲(1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2 )听录音轻声跟唱一次歌词。(3 )学生随琴声自由划拍视唱歌谱,找出难点。(4 )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难点,重点指导唱谱。 4 、随琴演唱歌曲二、歌曲表演用歌声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现歌曲。三、尝试填词四、小结第二课折纸船教学目标: 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折纸船》,并能从中感受大陆与台湾同胞团结友爱的真挚感情。知道正确的唱歌姿势,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能感知童声、男声和女声三种人声音色的特点及表现力, 并能分辨其音色。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折纸船》这首歌曲,情感的体验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一) 、创设情景、引发兴趣(1 )找台湾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台湾的位置, 观察其形状,量一量与大陆的距离;找出一些台湾的著名山水、地名。(2 )谈台湾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台湾, 说说其风土人情与富饶的物产。后老师综合。(3 )听相关音乐播放《鼓浪屿之波》,让学生体会几十年来大陆与台湾人民不绝的思念之情。(二) 、新歌教学 1 、听赏全曲:让学生先听歌曲,说出歌曲表达的内容或听赏后的感受。 2 、随乐律动: 让学生手拿纸船, 随着旋律进行方向移动。使学生体验到船儿在起伏的海上进行的情景,又使他们熟悉歌曲的旋律。 3 、随琴哼唱 4 、演唱歌曲 5 、采用小组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三)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折纸船》二、活动导入创设一个“吹纸船”的游戏, 纸船漂在水中央, 我们要把它“吹”向台湾岛。不能太用力,否则会把纸船吹翻,只能均匀地、连贯地吹, 以这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引导学生唱《风儿的歌》。三、听赏歌曲 1 、让学生分别听三首歌曲《小背篓》《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小螺号》 2 、体会不同演唱者的声音特点让学生了解与讨论人声的分类。再听几首歌唱作品,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判断。第三课山野童趣《采山》教学目标: 1 、在学习《采山》一课,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小朋友在濛濛小雨中光着小脚丫去采山时的灵活身影和愉快心情,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捉泥鳅》。通过音乐参与和实践,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歌曲中多变的节奏。 3、通过完整聆听音乐作品, 使学生完成对歌曲的学习( 体验)。小组合作,集体参与,丰富的表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地面图谱的游戏,使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即掌握知识有增强了乐趣; 2 、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歌词并较好地表现歌曲情绪。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