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散热器基础知识.docx

格式:docx   大小:435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散热器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maritime_4 2022/6/22 文件大小:4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散热器基础知识.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散热器
q 、八一^― —
刖言 2
对散热器的基本要求 2
热工性能 2
经济方面 2
卫生和美观方面 3
安装使用和工艺方面 3
使用寿命 3
3散热器类型 4
4散热器的选用 7
5 散热器的布置原则 8
6散
在工程设计中,选用散热器类型时,要注意在热工、经济、卫生和美观等 方面的基本要求。但要根据具体工程有所侧重,一般应符合下述原则性的规定:
1) 散热器的承压能力应满足系统的工作压力;
2) 在民用建筑中,宜采用外形美观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3) 在放散粉尘或防尘要求较高的生产厂房应采用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4) 在具有腐蚀性气体的生产厂房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宜采用耐腐蚀的铸铁 散热器;
5) 采用柱式、板式、扁管式等各种类型钢制散热器及铝制散热器的采暖系统, 必须采取防腐蚀措施;
6) 采用铝制散热器时,须选择内壁有可靠防腐措施的产品,且严格控制热水的
pH值,在同一个热水采暖系统中,不应同时采用铝制散热器和钢制散热器;
7) 采用铝制散热器与铜铝复合散热器时,应采取防止散热器接口产生电化学腐 蚀的隔绝措施;
1) 散热器应明装,并宜布置在外窗的窗台下。室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朝向的外 窗时,散热器应优先布置在热负荷较大的窗台下;
2) 托儿所、幼儿园、老年公寓等有防烫伤要求的场合,散热器必须安装或加防 护罩;
3) 有外窗的房间,散热器不宜高位安装。进深较大的房间,宜在房间的内外侧 分别布置散热器;
4) 散热器安装时,应留有足够的气流通道,并应方便维修;
5) 门斗内不得设置散热器;
6) 片式组对散热器的长度,底层每组不应超过1500mm (约25片),上层不宜 超过1200mm (约20片),片数过多时可分组串联连接(串联组数不宜超过 两组),串联接管的管径应N25mm;供回水支管应采用异侧连接方式;
7) 楼梯间的散热器,应尽量布置在底层;
8) 散热器的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涂料。
表1散热器接管形式
形式
描述
同侧连接
散热器在侧边设置两个进出接头,并可反转,使用左右侧 连接
——散热器采用串联结构
异侧连接
对于宽建筑/窗结构,推荐使用异侧连接,这样可以保证 在整个长度内温度平均分配。
——散热器采用并联结构
水平串联 接
水平串联接会导致散热量的减小,根据水流量的大小有的 会减小10%。
——并联结构
下进下出
上进上出
下进下出连接的翅片管散热器,因结构改变,在长度不变 的情况下,散热量会减小。
立式散热器的连接方式可采忻进下出或上进上出两种 方式。
图例
表2散热器系统中的连接形式
并联同程系统
描述:先供后回——前端第一组散热器的回水暂不向主管道循环,而是往下继续走, 连接下一组散热器的回水管,依次类推…从最末端散热器引出一根回水管路,回到主 管道的回水管上。
特点:系统每组散热器的水流量基本上是相同的,系统非常平衡,一般不会出现末端 不热的现象。
章鱼式系统
(分水/集水式
系统)
描述:锅炉进出口分别通过集水器和分水器与各组并联散热器连接,各并联管路间的 水力平衡通过分水器上的阀门进行调节来平衡各环路的阻力,可分别进行温度控制。 热水管道通常采用PEX或XPAP等塑料管材,敷设于地板下。
优点:布置灵活,美观,利于进行分室温控,但管路布置较为复杂,造价较前几种室 内布置方式偏高。
表3几种方式的比较
管路方

管材耗量
单管串联
并联同程
并联异程
章鱼式连接
一般
较多
一般

近热远冷现象




阻力均衡性
不好

不好

当供暖热负荷、供暖系统型式及散热器选型确定后,即可决定散热器的面积、 组数及每一组的片数(钢制散热器,除钢制柱型外,是不需要确定片数的,但要 确定每组的面积)。

散热器的面积F按下式计算:
F —P .P -P
K (t -1 ) 1 2 3 p n
式中:F 一散热器面积,m2 ;
Q 一散热器的散热量,w ;
K 一散热器的传热系数, ; tp一散热器内热媒的平均温度,°C
t 一室内供暖设计温度,C
P ]一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
P 2 一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
P 3 一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

热水供暖系统
t t + t
p1 2
式中:t1 -散热器进水温度,C;
t2 —散热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