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九江博物馆建筑设计创意.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江博物馆建筑设计创意.doc

上传人:周瑞 2022/6/2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江博物馆建筑设计创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九江博物馆建筑设计创意
张 华 设计概况

九江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和万里长江与千里京九线铁路的交汇处,集名江、名山、名湖于一体,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和历史名城。
九江九江博物馆建筑设计创意
张 华 设计概况

九江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和万里长江与千里京九线铁路的交汇处,集名江、名山、名湖于一体,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和历史名城。
九江博物馆建筑总面积14375m2,主要展出独具特色的古代和近代各类文物和瓷器,博物馆不仅是教育场所,也是旅游和休闲场所,在满足文物陈列展览和文物安全的基础上,博物馆的设计突破传统的以物为本的旧观念,强调以人为本,物为人设。九江博物馆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既起到城市名片的作用,又提升城市发展的文化品位,成为九江的文化中心。
九江博物馆设计的目标为国际一流,无论建筑设计本身还是设备设施、文物保管、科学研究、电脑信息管理、宣传教育手段、安防消防等方面,都采用领先技术、突出技术的先进性。

总体构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山之魂,水之魄,天地交泰阴阳合。
高如峰,曲似波,九江庐山天下博。
――张华
九江毗邻我国著名的庐山风景区,天华物宝,人杰地灵壮丽的名山大川,留下了众多迁客骚人的足迹,更留下了众多的美丽诗篇。如此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九江不同凡响的人文与风景面貌,九江博物馆的建筑艺术构思正是来源于它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庐山山峦叠嶂,九江江曲水转,山水一体,阴阳合一,大自然的造化尽凝结于斯。九江博物馆的立意与造型,正是对大自然千变万化的山水的高度抽象,山水合奏的旋律于一刹那,奏响一曲天人合一的凝固乐章。
建筑设计对建筑周边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进行全面分析,从宏观的区域环境到场地特征,从江南历史文化到九江当代的发展特征,都给予充分的考虑。力图体现江南特有的文化氛围和区域的地理特征,以苏轼名诗作为创作起点,创造出一种不同角度、效果各异的建筑,追求一种多变丰富的视觉感受,同时也是对江南丘陵地貌的一种呼应。山和水的完美结合体现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幽深朦胧的效果,通过对山和水轮廓的抽象获得高度简洁的现代建筑语言,似山非山,似水非水,浑然一体,从而获得前卫的先锋建筑品质。
设计采用单一几何元素的重复,获得统一多变的肌理效果,并和大地的肌理统一起来,以丘陵地貌为背景体现出气势磅礴的大地景观。另外中国古代风水理论指出“阳者动,阴者静”,该博物馆大量曲线构图吻合了中国古代“曲线为阳”的宇宙观,而阳是生命旺盛的象征,由此预示着九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生生不息,勇往直前。大气的构图、简练的语言、优美的环境体现出九江市的地域和人文共相辉映。
景观设计中的大水池可调节局部小气候,清澈的水池反衬出建筑优美的身影,大大小小的球体如同千百颗吉祥明珠从天而降,令人联想到家喻户晓的著名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大珠小珠落玉盘”。建筑周边场地结合南湖公园人口统一设计,建筑西南侧小品采用同主体建筑一样的形态处理手法,主从关系明确,建筑和环境更加和谐统一,和南湖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