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专升本《教育学》复习大纲.doc

格式:doc   大小:4,052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专升本《教育学》复习大纲.doc

上传人:才艺人生 2022/6/22 文件大小:3.9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专升本《教育学》复习大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升本《教育学》复****大纲

《教育学》复****大纲
第一章 绪论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1、教育现象是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可分教育的领导权;(3)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4)决定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1)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和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三)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1、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水平;(2)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确定;(3)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
2、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教育传播—丰富文化的功能;(3)教育选择文化的功能;(4)教育创造文化的功能。
(四)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教育对人口的促进作用:(1)提高人口质量;(2)控制人口数量;(3)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
五、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一)人的发展的含义: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和时间推移而发生的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变化.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适应这一规律,循序渐进地促进其发展变化。
2、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要适应这一规律,加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的教育。
3、 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教育要适应这一规律,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4、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适应这一规律,做到因材施教。

(三)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或生物基础)。(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它的成熟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3)它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遗传决定论”高尔顿)
2、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环境是人生活于其中、能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决定论”华生)
3、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4)教育能对遗传素质和环境因素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发挥两者在影响人的发展时的积极作用。反对“教育决定论或教育万能”
4、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5、“教育万能论”是错误的原因: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教育只有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不能把教育看成是万能的。
6、运用教育的基本规律,分析“科教兴国”的必要性:
第一,因为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巨大的作用。第二,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第三,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主导作用。第四,正是由于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
1、教育目的是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教育方针:是指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一般包括:教育的性质、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3、培养目标:广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狭义的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
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几种不同的观点:
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决定的,代表人物有卢梭、杜威.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涂尔干
3、教育目的的文化本位论:教育目的应考虑文化的因素
上述几种理论都是片面的,人是社会的人,
(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或教育目的的社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