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徐州城市设计摘要: 这次改造为徐州的商贸旅游增加了一个新的亮点. 我们通过对建国路段的改造,表达了徐州市的城市历史的特点,满足了各类人的文化品味与价值取向,同时也为这一片区域的景观效果与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徐州城市建设的进程。关键词: 城市设计改造一. 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价值观念的变化, 人们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徐州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旅游城市迫切需要继承与弘扬历史,利用赋予她的历史地位,将其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文化名城,针对建国路目前的现状与群在的问题, 我们按照“城市生态化”体现历史文脉要求, 提出了自己改造的设想。抱着把徐州把徐州建设成为外向型的旅游经贸城市的 2 目标,我们对建国路 D 段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建国路文化环境及商业氛围的分析, 逐步正确的定位了自己的设计思想脉络,使自己的设计一步步走向成熟。二. 现状基础资料分析 1. 对基地内环境的调研由于历史原因,建国路 D 段一带,建设发展长期以来在粗放和高开发状态下,形成了无序布置,高建筑密度,低设施密度. 低设施水平的现状,直接影响该地区城市面貌。通过对基地言道路商业情况及基地内居民生活的了解, 我们深刻认识到该处改造的迫切性。基地沿道路现在形成了以生活用品及公共服务的商业, 促使其杂乱无章的状态和无序的经营管理必须加以整治。同时我们将要努力维持这种商业气氛,并加以规范化。 2. 对基地交通情况的调研由于奎河的变向,导致主干道在 D 段的收缩变窄,加之该地区拥有花鸟市场及沿街商业, 使得交通堵塞问题日益 3 严重, 因此我们对此处用地改造, 其目的和意义也就是为了缓解该处交通紧张, 人流混乱的状态, 彻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3. 对快哉亭公园的调研通过三次对快哉亭公园的调研,我们已经看到公园已经形成如下特点: 公园内主要游人为中老年人及儿童, 这里成为中老年人聚会表演锻炼及儿童的娱乐场所, 公园浓密的树木, 各种娱乐设施及大片的水面为这些活动的展开形成充分的条件; 公园与住宅小区联系较少, 且公园内流线过长和单一, 年轻人子所以不愿意进入公园的原因在于他们一旦进入公园就很难出来. 如何加强公园与住宅小区的联系, 让公园为多的人服务,将成为公园改造的重点。三. 城市设计整体框架 1. 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城市设计手法,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环境, 力求创造一个功能合理、环境优雅、配套设施完整、基础设施齐全、文脉城市空间、建筑形态亲和的高品质生活街区, 4 提高规划区域的综合环境质量。 2. 设计理念文脉都市: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因而也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 强调建国路整体的城市形象, 并将徐州城市空间和建筑特色通过现代的建筑形式演绎出来。生态人本:在建筑形态、道路、绿化的设计上注重人的感受,增加商贸中心的适宜性和可感性,通过功能划分、道路和绿化这些空间的载体之间的再组合,达到人与自然、空间之间的交融和生态系统的保持。功能重组:合理安排用地功能,优化交通组织,增强环境的功能合理性。文化延续:通过打通视廊,开辟绿化广场,形成烘托文化建筑的视觉空间, 同时提供便捷的连接, 使历史建筑环境与现代城市商业发展恢复联系, 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地方文化的延续性。 3. 功能定位, 5 通过注重基地内汉文华的保护,着重人为景观的建设发展, 提高环境舒适性和景观和谐性, 把建国路 D 段成为建国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成为城市建设的亮点。 4. 设计目标与解决手法(1) 功能布局: 品位上形成自身的文化个性; 空间上插入节点形成节奏, 增强空间人性化和形成场所感; 功能上梳理各功能区和交通系统, 使其更合理有机. 最终形成四条新的功能带。在改造设计中坚持由表及里的改造。表: 立面、景观、节点;里: 交通组织、空间、文化气息的透出。北立面状况复杂, 色彩风格不统一, 与内部古建形象有冲突。既遮挡了文化活动, 又破坏了文化氛围。改造主要考虑到文化的透出, 使沿街建筑从色彩和风格上与内部统一。适当拆除部分沿街建筑, 将文化活动引出, 同时将人引入。强化动态景观点和街头绿地,形成丰富、完整、宜人的城市景观构架。街道两侧商铺分布较混乱,杂乱无章. 改造中对原有商 6 铺进行重新整合分区,形成一定的条理性. 减少不必要的人流,即使商业人流便捷与安全,又减轻了交通压力。通过景观步行天桥与公共开敞空间的建设,加强快哉亭公园与建国小区的联系. 同时加强公园内道路的联系, 解决流线过长单一问题. 让快哉亭公园为更多的市民服务, 提高整个地段的生活品质。(2) 空间景观: 强化动态景观点和街头绿地, 形成丰富、完整、宜人的城市景观构架。将城市街道视为城市最重要的开敞空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