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2022年保护和开发安居历史文化名镇势在紧迫.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年保护和开发安居历史文化名镇势在紧迫.doc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2/6/22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保护和开发安居历史文化名镇势在紧迫.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保护和开发安居历史文化名镇势在急切

  近两年县政协主席会、教体文卫专委会曾多次专项视察安居的历史文化遗迹,对安居镇古建筑、古县城遗迹岁月及其极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给了极大的关注,即此,有如下的结识和建议。
  一保护和开发安居历史文化名镇势在急切

  近两年县政协主席会、教体文卫专委会曾多次专项视察安居的历史文化遗迹,对安居镇古建筑、古县城遗迹岁月及其极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给了极大的关注,即此,有如下的结识和建议。
  一、安居历史文化悠久。
  安居于公元5始建场,至今已1500近年。明城化庚子十七年置县,清雍正六年废县并入铜梁县,建县持续247年。
  安居交通发达,地处在琼江、涪江交汇之处,三面临水,依山为城,以水为市。安居物产丰富,商贾云集,为物资集散之地,贸易上通绵阳,下至重庆,解放时尚有缅甸和印度等国的丝业商人在此驻庄。
  安居历史悠久,有诸多名胜古迹,如“点头石”上拓刻有唐代韩愈书的“鸢飞鱼跃”,宋米芾书的“第一山”题记,有王母石汉墓群遗迹,有现代发掘出土明代及汉代墓葬的一批陶石文物。因曾为县府之地,政治、文化很发达,旧时城垣断残墙壁可辨,遗碑、祠、寺、宫、观等建筑共约二十余处,有唐初异僧自什邡来安居兴建的波仑寺,有徽宗敕封兜溪龙女而建的圣水寺,李太守、帅待郎发迹之所的龙兴寺等。古县署、巡检司署等廨宇目前尚可查寻。
  安居人杰地灵,出了诸多达官贵人、翰林学士。有明初副兵马指挥张云逵,万历监察御史周达,正统左检所有御史王俭,有明代和海瑞同僚的河南巡抚胡尧臣,大理寺少卿周南,大理寺丞胡禹臣,户部员外郎胡如川,有乾隆万历间陕西巡抚帅祥等地方历史人物和她们的诗文遗著和活动遗迹,也出了清雍乾间王楼山父子翰林,同治光绪年间吴鸿恩翰林和曾毓璜翰林等四位学士及其诗咏题刻和轶闻传记。
  二、尚存的古建筑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安居的“九宫十八庙”,现万寿宫、下紫云宫、元天宫、城隍庙、东岳庙、妈祖庙等八处保存较好。这些古建筑风格各异,造型独特,万寿宫具有东南亚异国风味,妈祖庙体现出安徽异地风情民俗,元天宫等到处可见龙形图雕,生动再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龙文化,显示了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
  三、有着鲜明地区特色的清代民居、街道、小镇风貌。
  吴鸿恩、王楼山父子、曾毓璜的翰林院和举人周际同的周家祠堂,百年老字号桂林春大药房等院落住宅第20余处,仍可见规模,各具特色,且这些古建筑布局保持完整,部分室内木雕、彩绘装饰和小木作装饰所有精美绝伦,饱含了丰富的老式文化艺术内涵。
  安居古街道如青龙出水,婉蜒于江岸和波仑山、坛子山间,从会龙街开始,经火神庙街到大南街,全长600米,现存的古建筑多在于此,尚有古城墙、城门、桥梁等古遗迹。古镇街道布局以河道为骨架,临水建街,因水成市,依山而建。多种文化宗教庙宇布局合理,置于镇内高爽之地,形成交叉复合的立体欣赏空间。
  四、风光秀丽的山水美景。
  安居镇处在琼江、涪江交汇之处,三面环水,呈半岛之势,自然景观秀丽。沿江水岸,居民点点,依岸崖吊脚而建,错落有致。河岸码头,踏级入水,水道港湾、绿水轻烟,二江秋月,游舟晚唱,实属一片纯朴、宁静、清秀的古镇风光。
  五、独特的老式风情
  安居镇具有悠久的老式文化历史,有龙舟竞渡、民间彩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