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深基坑监测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183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深基坑监测方案.doc

上传人:aisheng191 2022/6/22 文件大小:18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深基坑监测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划分 1
四、基坑支护方案 1
五、监测目的及要求 2
六、工程地质概要 2
七、监测内容 3
八初始值取三次观察平均值。

等级
测点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检测已测
高差较差
使用仪器
二等
±
±
±√n
±√n
NA2+GPM3
水准仪
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 4 -
- 0 -
注:n为测段的测站数

⑴采用轴线投影法:
在某条测线两端远处各选定一个稳定基准点A、B,经纬仪架设于A点,定向B点,则A、B连线为一条基准线。观测时,在该观测边上的各测点设置觇板,由经纬仪在觇板上读取各监测点至A、B基准线的垂直E,各监测点初始值E均为取两次平均值。“+”表示正向基地位移,“-”表示背向基地位移,本次观测值与前次观测值之差为本次位移量,本次观测值与原始观测值之差为累计位移量。“+”表示朝向基地位移,“-”表示背向基地位移。
⑵采用坐标法:
对于无法采用轴线投影法观测的测点,采用坐标法观测。用全站仪架设于稳定基准点,观测测点坐标,取三次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本次观测值减去前一次的观测值为本次观测值位移值,本次观测值减去原始观测值为累计位移值。

测点中误差(mm)
测角中误差(″)
使用仪器

±
经纬仪
全站仪
(A)水准点的设置要求
①控制点必须稳固,便于保存。
②通视良好,便于定期检验。
③采用强制归心观测墩。
顾及基坑周边实际情况,在基坑周边延长线上稳定的位置设置3个观测墩,强制归心观测墩为混凝土现场浇灌,墩的顶部安装强制对中装置,其目的是使仪器严格对中,我们采用插入式对中装置,。
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 4 -
- 0 -
(B)观测点觇牌的设计
测小角的误差主要来源于照准误差,觇牌的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反差大,没有相位差,图案严格对中。本工程采用觇牌的设计为:采用直径100mm,,以白色为底色,以红色为图案。觇牌设计、制作完毕后,将其焊接在基坑的支护桩上。
基准点、观测点的埋设
基准点、观测点的埋设见附图。
小角法观测
测小角法是利用精密经纬仪精确的测出基准线与测站点到观测点之间的微小角度,″.首次观测4个测回,取平均值,经检查无误后,检查偏离值:
L=(β/ρ)*S (1)
精度估计
由于观测采用强制归心观测墩,以及小角度观测只利用测微器测定,所以误差主要来源于照准误差。
①对距离S的精度要求
将L=(β/ρ)*S全微分,取中误差得:
ML2=(mβ2/ρ2)* S2+(ms2/ρ2)* β2 (2)
相对于侧小角(β),量测具有足够精度的边长S是比较容易的。因此,取(β/ρ)*S=3* (ms/ρ)*β,代入(1)式,整理后,得:
ms=(ρ* mL)/ (3)
由(1)式,得:β=(L*ρ)/S代入(3)式,整理后,得:
ms= mL*S/*L
写成相对中数误差形式:
ms/S= mL/*L
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 6 -
- 0 -
因此,要求mL=,而设偏离值L==1/250,当L=100mm,则边长相对中误差仅要求ms/S=1/1000。
以1/2000的精度测量边长就满足测量精度要求。所以,在测小角时,边长需测一次即可。在以后的各期观测中,此值可认为不变。
②观测小角(β)的精度要求
由(2)式略去右边第二项,得:
ML=(mβ/ρ)* S (4)
由于测小角的误差主要来源于照准误差,当小角度观测采用测回法时,一测回小角误差,由误差传播定律可知:mβ= mV (5)
式中mV为照准误差。
将(5)式代入(4)式,
得:ML=(1/ρ)* S* mV
由此可知,测小角的测量精度取决于照准误差。取眼睛视力的临界角为60″,则mV=60″/V,V为放大镜放大倍数。本工程采用WILD T3精密经纬仪测小角,V=60倍,当测站到观测点的距离为S=120m时,。由水平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