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唐诗:五言绝句《江雪》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全部的山,飞鸟全都断绝;全部的路,不
唐诗:五言绝句《江雪》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全部的山,飞鸟全都断绝;全部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单独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解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单独。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着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地写得比拟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拟孤独,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严寒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单独在严寒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现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净而安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每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制造出来的一个梦想境地,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唯恐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详细描写的本极简洁,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阔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阔,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原来是极寻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安静、肯定的缄默,形成一种不寻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肯定幽静、肯定寂静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泼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原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画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似乎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详细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大。而后面的两句,原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