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从美学角度试论中国翻译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美学角度试论中国翻译研究.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东西 2022/6/2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美学角度试论中国翻译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美学角度试论中国翻译研究
王 娜 摘要: 翻译不仅寻求两种语言文本之间对等关系,而且要在它们之间寻求一种美的信息和美的传递。本文通过对中国翻译理论的研究发现翻译和美学关系紧密。翻译过程中,只有美学价值观下的翻译,才能实现语际翻译从美学角度试论中国翻译研究
王 娜 摘要: 翻译不仅寻求两种语言文本之间对等关系,而且要在它们之间寻求一种美的信息和美的传递。本文通过对中国翻译理论的研究发现翻译和美学关系紧密。翻译过程中,只有美学价值观下的翻译,才能实现语际翻译的信息与价值的完整传递,也是最高层次的翻译。
关键词: 翻译 美学 翻译美学


翻译是寻求两种语言文本之间对等关系的过程,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体现了翻译的创造性,而一切创造性的东西都有美的特征和内涵。美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一般规律和原则的科学。语言艺术的美也是美学的研究对象之一。而翻译是关于语言的学问,所以翻译和美学之间有必然的联系。翻译理论家罗新璋就曾经提出,“美需要创造,译作之美需要翻译家进行艺术创造”。可见翻译美学不是“翻译+美学”的简单连接。“翻译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翻译中的审美判断、审美欣赏、审美标准以及翻译过程中富有创造性的审美再现等等” (毛荣贵,2005)。

中国的传统译论始于东汉的佛经翻译。刘宓庆先生指出:“翻译理论与文艺美学的结合,也是我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基本特征。”毛荣贵先生也承认:“中国传统译论的理论基础就是美学。”例如,支谦的“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美与信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始终是我国古典译论的基本议题”(刘宓庆,2005)。我国译经鼎盛期的代表人物是玄奘。他提出的原则是“求真喻俗”,既要追求准确通顺,又要通俗易懂。他的理论还是“如何保证内容真与形式美的问题”(刘宓庆,2005)。但是传统译论有其限性:“我国传统译论所体现的思维模式固然有利于从宏观(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三者统一)的角度体察美的翻译艺术,但也有内在缺点:它是直觉地、综合地从总体上考察美的译品,虽然抽象地反映了美的翻译艺术,却没有对其中因素和复杂关系做多边探求和立体探讨”(毛荣贵,2005)。
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开拓者严复以翻译西方政治经济和科技著作为主,他在《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提出了“信、达、雅”三原则,明确将它们定为翻译标准。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第三段谈的是“雅”,这是严复理论的主要特征。 他认为翻译应该用典雅的文字才能达意,而在意义和表达有矛盾时,不得不“抑义就词”,求“尔雅”。从美学上说,其理论力量就在于它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翻译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对翻译的艺术特征做了提纲挈领的美学描写。(毛荣贵,2005)严复的翻译标准对我国译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客观上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成为翻译史上突出翻译标准的第一人。

现代中国,茅盾强调“神韵”;郭沫若指出“风韵译”,基本上是相同的意思,都对翻译美学作出了贡献。50年代,傅雷“重神似不重形似”的主张,其突出的内容就是强调翻译决不可按字面硬搬,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