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体味诗趣,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行,学校和教师开始注重素质教育,更新教育模式,尤其是小学语文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就给教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语上口,多读几遍便可以感知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象或意境,教师应充分利用早读和阅读时间,让学生多读古诗词,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上是最好的。小学朗读课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着重画出具有美感的诗句,有感情地领读,帮助学生体会和感悟古诗词的魅力,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吟诵,在互动中加深对诗句的体会。
比如学习唐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这首诗整体文字都很优美,学生通过不断的朗读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表现出孩童的天真和童趣,诗句中呈现出一个欢乐的儿童在水边垂钓,钓鱼的时候担心自己的鱼儿受到路人的惊吓,慌忙摆手谢绝路人的问路行为,学生通过阅读文中的诗句,蓬头稚子、遥招手等文字就可以感受到孩童的天性,多次朗读就能够感受到诗句的画面感和优美感。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也是在诗句中传递出自然的美,在新雨洗礼后山间更加幽静,皎洁的月光,潺潺的流水,学生通过阅读就能够感知到秋雨过后山间的美景,通过吟诵的方式能够体会到诗句中描述的美景和诗人愉悦的心情[2]。
(二)赏析名句体会古诗词的哲理
我国古代诗词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具有丰富的内涵,诗句的种类也是丰富多彩,不仅包括言物、抒情、咏志、叙事,还包含丰富的哲理,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教学要注重剖析文中的哲理诗句赏析名句,让学生感悟诗句中的哲理,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学习诗句文化的同时也体会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 比如学习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在游览庐山之后,诗句中表达出诗人在游览后的感悟,体会到的哲理。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庐山的面貌,从正面和侧面观看庐山,看到就是高耸入云,但是从远近高低不同的地方观看,就又会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作者由此感慨自己不能将庐山的全部面貌看清楚,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由此感悟到人生哲理就是对于外在事物要从不同方向和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要具有全局观,全面看待整体。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诗中描绘了诗人将船停靠在瓜洲,京口与瓜洲之间只相隔一条长江,但是作者曾经居住的地方却被层叠的山峦遮住,温暖的春风又一次吹向大地,将江南的田野吹绿,在明月照耀下,作者感慨,自己何时才能回到故乡,表达出作者的思念之情,全诗是一首抒情诗,同时一语双关,看似表达作者思念家乡之情,实则也暗示作者自己即将踏上政治舞台,希望推行新政策的想法[3]。
(三)想象诗词中优美画面
古诗词中很多都是表达了诗人对事物的看法,诗句中通过描写外在的景色,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教师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时,可以帮助学生想象诗词中优美画面,引导学生体会诗句中的画面感,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在脑海中创设古诗词中的情境,感受画面优美,提高感知能力,创建相关联想,丰富情感体验。
比如学习唐代贺知章的《咏柳》,这是小学生比较熟悉的一首古诗,着重描绘了春日里柳树,柳树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树木,可以帮助学生展开联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话语和诗句为学生构建一幅美丽的春柳图,眼前有高高的像被碧玉妆扮的嫩柳,细长的柳条既温柔又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