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子曰:“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为政》) 【译文】孔子说:“( 国君) 以德治国, 就会像北极星那样, 居于一定的方位, 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雍也》) 【译文】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施恩惠、周济大众, 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 ”孔子说:“岂止是仁人, 简直就是圣人了! 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 就是自己想立足于社会, 也帮助别人一同立足; 自己想万事通达, 也帮助别人一起通达。凡事能将心比心, 推己及人, 可以说就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了。”【原文】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子路》) 【译文】孔子说:“( 执政者) 自己行为端正, 即使不下命令, 民众也会自觉地遵行; 如果他自身行为不正, 即使下强制命令, 民众也不会服从。”【原文】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子路》)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共处而不盲目附和, 小人同流合污却不能和谐共处。”【原文】有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论语· 学而》) 【译文】有子说:“礼在用时, 以和为贵。先王为政之道, 以此为美, 无论小事大事都照此去做。如果‘和为贵’理解得有所偏离, 为了和而和,不用礼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原文】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阳货》) 【译文】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品德便是仁了。”子张问哪五种, 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勤勉、慈惠。恭敬就不会遭到侮辱, 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 诚信就能受人信任( 一说: 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 勤勉就能取得成功, 慈惠就能更好地用人。”【原文】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 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 屏四恶, 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 “何谓四恶? ”子曰: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 慢令致期谓之贼; 犹之与人也, 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 尧曰》)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么样, 这样就可以从政了吗? ”孔子答道:“遵从五种美德, 摒弃四种恶习, 就可以从政了。”子张问:“什么是五美? ”孔子答道:“君子施惠于人而不浪费, 辛勤劳苦而不抱怨, 有所追求而不贪婪,舒适安逸而不骄纵,颇具威严而不凶猛。”……子张问:“什么是四恶? ”孔子答道:“不去教导就杀人叫做虐, 不告诫别人怎样做却要看到成果叫做暴, 命令下得晚却要限期完成叫做贼,同样是给人东西,出手吝啬的叫做有司(小家子气)。”【原文】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梁惠王上》) 【译文】孝敬自己的长辈,进而尊敬别人的长辈;养育自己的孩子, 进而爱护别人的孩子。(能做到这样,)治理天下就易如反掌。【原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梁惠王下》) 【译文】(假如执政者) 能以百姓的快乐为乐, 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乐;能以百姓的忧愁为忧, 百姓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与天下人同乐, 与天下人同忧, 还不能称王天下, 从来也没有过啊。【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 公孙丑下》) 【译文】有利的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 有利的地势不如众人的团结。一个三里内城、七里外城墙小城, 四面围攻都不能取胜。既然四面围攻, 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候, 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另一种情况是,) 城墙不是不高, 护城河不是不深, 兵甲并非不坚利, 粮草也并非不足, 但还是弃城而逃, 这就说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众人的齐心协力。(所以说: 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 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 扬威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