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出师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 文章质朴诚挚, 志尽文畅, 为后人所钦仰, 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二、自主学习 1 、听读课文,注意读音,断句。 2 、理解题目含义。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 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 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 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 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3 、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 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 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 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 听信奸佞, 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 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4 、学习第 1 段。(1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第 1 段。教师补充注释。疲弊:疲弱困乏。诚:的确、确实。危急存亡:形势危机,决定存亡。宜:应该。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解释原因。追:追念。报:报答。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谏:臣下给皇帝提意见。(2) 、学生讲述大意。三、合作探究 1 、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 明确: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为: ①先帝中道崩殂; ②天下三分; ③益州疲弊。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xi ā 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三国演义》) 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 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 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 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 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说“益州疲弊”。 2 、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 明确: 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 激励振奋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 二为避免阻塞“忠谏之路”。“以光先帝遗德”的“以”表示目的, 可译成“来”;“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表凭借,可译成“用”。 3 、分析本段的层次。四、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崩殂()()恢弘()忠谏( )菲薄()() 陟()臧否()()以遗()陛下裨补() 猥()自夙()庶() 竭驽()钝咎() 咨诹()()2、古今异义词: (1) 开张:今;古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 2---5 段一、检查第 1 段背诵情况。二、自主学习 1 、解释下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