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3
文档名称: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ppt

格式:ppt   大小:8,317KB   页数:16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ppt

上传人:落意心冢 2022/6/23 文件大小:8.1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复****成语

1、准确使成语能体现一个人的学识
   新华社报道:台湾当局领导人陈***在面对全台湾义工进行演讲时,称赞义工的善行为“罄竹难书”,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
学****成语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而此句误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用了
7、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指“到公堂上受审讯”。而此句误解为“到法庭调解”。
8、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再如:这些村办企业虽几经努力,但终因产品差强人意而被市场淘汰。
差强人意:勉强让人满意。当改为“强人所难” 。
9、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危言危行:“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同“正襟危坐”中的“危”。该词表示正直的言行。
10、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
河东狮吼:比喻悍妇发怒,也用以嘲笑怕老婆的人。此处使用对象、意义、色彩均不当。
1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出自《庄子·养生主》,是比喻技艺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而不是说眼中没有整体、全局。
12、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进退维谷:实际意义是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例句中误用了字面意义,显然是错误的。
1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不等同于“首先”,比喻最先受到冲击、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14、那位大师在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兴之所至,上下其手。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段,串通***。
15、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江河日下:指长江大河的水,日夜流向下游而不止。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例句中误将“日下”理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
正确用法:旧中国,民族工业在洋货的冲击下,江河日下,濒于灭亡。
16、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大方”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句中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17、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创作素材。
下里巴人:本来是指古代楚国的一种通俗的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与“阳春白雪”相对。
18、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涣然冰释:比喻相互间的前嫌、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或困难迅速克服。而该句误解为 “冰块解冻”。
19、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与“人多为王”不同义。
20、那个小偷,经常登堂入室,盗窃财物,最终被绳之以法。
登堂入室:登入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识由浅入深,达到更高的境界。
21、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不合身,很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本形容衣服破烂,后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但无论何种意义与“不合身”均毫不相干。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指非常贫困。
在现代汉语中,捉襟见肘可比喻成资金、物质条件,以及能力
上的匮乏或欠缺,有时还指某件事物的不完善。
像此类型成语还有
为渊驱鱼:
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近义词】为丛驱雀
 【示例】 又被这些不肖官吏任意凌虐,以致为渊驱鱼。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三回)
空谷足音
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细大不捐
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示例〗戴升还问人家要门包,也有两吊的,也有一吊的,真正是细大不捐,积少成多,合算起来也着实不少。 ★清·李宝嘉《***现形记》第四回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包罗一切。
明日黄花
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久假不归
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