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认识人民币.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认识人民币.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7/5/18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认识人民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认识人民币》实践活动案例分析一年级下学期( 新课程) 有两个单元: 人民币的认识、认识时间, 这两个内容与生活贴地很近, 但大部分学生以前很少接触, 学起来均显困难, 吃力。其实在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机会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学****锻炼。课改要求我们的活动内容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 是孩子们所熟悉的,那我们更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积累,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发展, 将我们的学****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将生活场景带入数学课堂, 使学生轻松学****乐在其中。我们一年级的学生认识人民币后一周, 我对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情况进行了了解。我发现 90% 的孩子能准确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但只有 50- 60% 的学生能清楚地说出买东西时手里拿的是多少钱, 应付多少钱, 应找回多少钱。这是为什么呢?课堂上都学过啊?我想, 肯定在平时的生活中, 一部分孩子接触过钱, 独立地使用过, 而剩下一部分学生从没有接触过钱,单* 课堂上的认识当然远远不够,还要在生活中使用它,进而了解它。所以我想到了上一节活动课, 我们来模拟商店的情景, 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用钱”的机会。下面以《小小商店》这节实践活动课为案例,谈谈自己的教学感受。【课前思考】 1 、如何落实教学所采取的学****用具。对教学来说,真实的人民币当然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学****但是分析现实可能性不大。一是家长不可能把 1元、2元、5元、 10 元甚至更大币值的钱交给 6 周岁的孩子装在口袋里来上课, 因为在课下、课上活动中丢失或混淆现象是很难免的; 二是教师不可能为全班每个或每组孩子准备一套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精力和准备时间不够, 学生的保管能力也不允许。是否可以让学生自制“人民币”学具, 在动手的过程中将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与实践活动进行整合,加以改造、发展。 2 、确定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教学如游戏”。亚里士多德认为游戏是七岁以前儿童教育的一种方法。“在游戏中教学”应该是本节课内容的一个理想教学模式。依据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先生的教学观“有自由感”的理论, 游戏是儿童生活中最快乐的活动, 是表现和发展儿童的自动性和创造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教师既应允许儿童自由地尽情地游戏, 又必须注意观察和指导儿童的游戏, 从而通过游戏增进儿童的智力, 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形式我将定位于“游戏”。【实践与操作】 1 、调查生活物品的价格 6 周岁的孩子知道钱很重要, 但对钱的多少又概念模糊。也许一支铅笔会说要 10 元钱。这些感性知识的获取不能通过老师课堂上的陈述去掌握了解,他们需要自己去做实践调查。于是他们还要接受一个新的任务: 每人准备两种自己喜欢的物品, 并通过去商店调查或向他人询问了解物品的实际价格。 2 、自制“人民币”学具学生们将根据自己了解掌握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用白纸自制若干各种形状(圆形、长方形) 的人民币, 并写出相应的面值。他们在“圆形硬币”上会写出 2元、5 元的币值吗? 他们会在“长方形纸币”上写出 3 角或 7 角吗?没关系, 让正确与错误并存, 他们将在自己的动手实践和教学游戏里自己发现并纠正错误。【实录与反思】片断一:创设情境,了解实物价格“同学们,‘小小商店’就要开张了。可是我的商店里还没有进货, 怎么办呢? ”几个漂亮的大字“小小商店”已经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