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 在传统计划经济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建设工作均交由国家或政府主管部门负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逐渐步入市场环境,原由国家或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资金补贴的形式发生有积极配合预算管理工作,导致事业单位编制的财政税收预算缺乏实际性的指导作用。
(三)财政税收监督不到位
事业单位对财务税收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强,在实际生产建设运行过程中缺少专门的财政税收监管机构,导致财政税收存在的隐蔽性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对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水平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就目前来看,部分事业单位财政税收主要采取专项检查的监督方式,缺乏长效性、合理性与时效性,无法对财政税收管理机制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同时,因缺乏对事业单位外部环境的监管,导致自身财政税收工作的透明度不高,对外开放的力度不大,难以对外部建议进行及时的处理。
(四)各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晰
当下事业单位财政税收还存在各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晰的问题,所设立的考核机制缺乏有效性。具体而言,部分事业单位将财政税收的重点放置在纳税服务的软件与硬件上,对自身财政税收工作职责的落实与绩效考核投入的精力与时间不多。部分税收部门仅在年末开展一次纳税服务满足度调查的工作,对纳税服务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够,财政税收所公布的信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出现纳税人纳税延误等问题。
四、加强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财政税收票据管理力度
高度重视财政税收票据管理,通过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不断细化各事业单位在开展票务工作时应付的职责,避免票据管理混乱或重复等问题的出现。同时,提高财务会计人员对票据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现行票据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做好财政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工作,避免因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票据失真等情况的发生,鼓励员工对財政税收规范与要求进行系统学习,及时了解财政税收及票据管理的相关规定,从根本上认识到票据管理工作在促进事业单位稳定有序发展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使用单位修购资金进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改造,依照财务会计管理规定,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费、修理费,有偿转让固定资产收入等进行严格管理。严格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针对事业单位税收管理颁布的明文规定,避免在税前扣除计提的修购基金,及时在单位所得税申请报表中补充此内容,促进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票据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效,为充分发挥票据在提升单位财政税收管理水平中的积极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二)注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
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结合单位实际生产经营需求,制定更加合理的预算监管机制,缩小预算与实际财政支出情况之间的差距。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具有复杂性与隐蔽性等特征,预算涉及内容较多,时间跨度较大,极易出现实际支出与预算结果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因此,为切实加强预算管理的有效性,相关管理部门应针对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分析控制预算与实际费用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按照事业单位项目收入与费用支出配比的原则,在事业单位实际支出中扣除财政补助收入部分,加上当年确定的项目事业收入,最大化缩小预算与实际支出之间的差距。
同时,在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